阅读历史 |

第七十五章 火腿(1 / 2)

加入书签

嗯,想起来了,好像是叫“诺邓火腿”,这种火腿产自云南诺邓,以油脂薄,瘦肉多,鲜滑味美闻名远近,后来在《舌尖上的中国》节目里亮相,顿时名声大噪。

制作“诺邓火腿”,一定要选用诺邓本地的井盐,这种盐不含碘,却含有丰富的钾,据说能将咸味完全腌制到直透猪骨,所以“诺邓火腿”才能有一种独特的鲜香。

另外还要选用山猪,这些猪平时散养在山林间,主要喂以玉米大豆等纤维植物,故此肉质更为细腻,精肉更为均匀,口感也更圆润香腻,用这些山猪做出来的火腿就自然油脂薄,瘦肉多。

最后用传统工艺加工,不施针锥,只用揉拍,以防纤维破坏,用酒除菌借味,以灶灰泥浆涂抹火腿表面加速发酵,再以绳吊于阴凉通风处,配合上诺邓当地的气候,发酵一到两年就算制作完成了,不过也有人说最好发酵满三年才是品尝的最好时候。

井盐、山猪、工艺这些东西,我全部都能凑齐,首先,井盐这东西,自东汉年间,川蜀的自贡地区早就有开掘盐井采盐的记录,当地人用打井的方式,从地下抽取卤水上来,然后将卤水用灶火煮干,释出盐粒,所以这种盐就叫井盐。

川蜀自贡地区既然早有开采井盐的产业,按照古代对盐的重视,断无突然放弃的道理,到时我只需找人询问一下,相信要拿取一些上等井盐并不是难事。

至于散养和只吃植物纤维的山猪,以这个年代的养殖技术,大规模圈养还没人发明出来,而饲料什么的就更不用想了,所以其实村野之间,多的是这种猪。

工艺的话,就更不是问题了,只揉拍不用针锥刺穿猪肉,以使盐分渗透进猪肉里面,只需吩咐下去就是,而酒、灶灰、泥浆等物,更是随处皆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