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四章 芬兰浴(1 / 2)

加入书签

舒舒服服地享受着久违的按摩服务,嗯,严格来说是近二千年后的按摩服务,我不禁开始贪心起来,开始起了得陇望蜀的心思。

现在,按摩技师已经到手了,只要等她们两个熟练掌握按摩手法后,就可以让她们两个做培训老师,教会其他人按摩手法。

届时,三国时代的按摩院团队就算有了,剩下的就只差桑拿浴室了,让我想想,其实桑拿浴室的话,要搞个好像后世那种悠闲会所,既有浸泡池,又有湿蒸室、干蒸室,讲究的还要搞什么冰池和热水池。

这种设施齐全的桑拿会所,在这个时代,既没有那种材料也没有那种技术,估计是想也不用想的,但要搞一个小型的,好像欧洲芬兰之类小国家里面好多人在自己花园里自建的木制桑拿房,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记得以前看过一些纪录片,其实桑拿,英语是Sauna,就是指芬兰浴,“桑拿”是芬兰语,原意是指“一个没有窗子的小木屋”,这样的称呼恐怕与桑拿的起源有关。最初的小木屋,不仅没有窗户,甚至连烟囱也没有,浓烟把屋子熏得油黑,因而,那时的桑拿就叫“烟桑拿”。后来,一些富有革新精神的人安装了烟囱,桑拿从此也就有了新颜面。

所以,芬兰当地,许多芬兰人都会在自己的花园里面建一间这样的小木屋,就简单用木板拼装而成,然后在里面也是用木板砌一个简易木架,上面放几块烧红的大石头。

因为木屋不用开窗,所以造起来十分简单,只要有少许木工技术就可以完成这个工作,而欧洲人嘛,大家都知道,比较闲,甚至说得上是无聊,人手简单木工活,对他们来说就是基本技能了。

这种小木屋搭建完成后,只要烧红石头更换和打水淋在石头上面,就能好好享受一顿自家的芬兰浴了,而操作如此简单,真可以说是个人就会的。

从记忆里面找出桑拿的这些操作,我再跟原主的记忆核对了一下,在这个三国时代,搭建木屋、采集合适的石头、打井取水等一应技能,中华民族都应该算是点满了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