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八章 田氏代齐(1 / 2)

加入书签

王翦和郭子仪都是深谙帝皇心理之人,不过其实帝皇的心理也不是太难明白,自从陈田氏在齐国玩“大斗出,小斗进”的手段,趁齐国吕氏公族横征暴敛、大事民心的机会,以大斗向齐国民众借出粮食,到民众归还粮食的时候却用小斗。

如此一进一出,民众得到了实利,而反观吕氏公族,即使民众遇到天灾,亦不愿意拿出库房多余的粮食出来赈灾,两相对比,齐国民众的心自然偏向了陈田氏这边了。

陈田氏就是利用这般简单的手段,向齐国民众大量市恩,最终历经二百余年,成功取代了吕氏公室的地位,成为了齐国的统治者,并获得了周王室的承认。

堂堂辅助周武王讨伐商纣、开创周朝八百年基业的姜太公吕尚的封国,就这样被陈田氏以这种手段谋取到手,史称“田氏代齐”。

这个事件,震惊了整个战国时代,后世历朝历代亦深以为鉴,自此以后,凡是读过史书的君王,都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名声和民心,有时候足以颠覆整个国家。

所以,历代君王都要求属下官员严格监控治下乡绅赈灾之规模,若有大规模赈灾之举,多半会引来灭族之祸。

而不奉圣旨、私下开启官府粮仓赈灾的官员,不论其官职多高、与君王多亲密,基本都会以造反之罪论处,诛灭九族,就算皇帝开恩,也至多不用灭族,身死家破是肯定的了。

在所有君王眼中和心里,国家里面名声最好、最有仁义、最得民心的只能是自己一个,若有人名声日隆、民心所归,其必然成为君王的眼中钉、心中刺。

因此,在所有君王眼中,清官比贪官可恨,因为清官拥有的好名声,会令到君王对其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处置,甚至在一些特殊时机,清官能够威胁到君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