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九章 划时代的想法(1 / 2)

加入书签

翌日一早,魏延便带着五千人马先行出发,但是其中只有二千人有穿戴全身装备,剩下的三千人只佩带兵器,没有穿着任何防具。

难道魏延这么厉害,就凭借装备如此参差不齐的五千人就敢妄图攻占长安?就算魏延如同演义里的关羽、张飞,真的是一个万人敌,那也没可能以一人之力镇压整座长安城啊,毕竟这是真实世界,不是什么玄幻或魔幻世界啊。

真实情况其实是如此的,这是我和魏延商议后的计划的一部分。整个奇袭长安之计,最难的部分其实是如何保证士卒背负全套装备和粮草辎重后,经多日崎岖难行的山路,依然能够保持充足的体力和旺盛的斗志。

而所谓的保证隐秘反而不是主要的,因为子午谷秦岭一线,本就是崇山峻岭,大军难过,从来不是防守部队重点留意之处,只要偷渡的军队没有人员泄密,一般是没有人关注子午谷这等深山小径的。

再加上关中长安一带区域,已经十数年没有经历过战事,承安已久,守备更是松弛,军队能稳守城池已是难能可贵,怎么还能奢望他们留意到子午谷此等偏僻之处呢?

具体情况,可以参考一下后世的邓艾偷渡阴平,阴平还是诸葛亮特意指出要留意之处,还特别安排了一营兵马驻守,结果成都承安十年后,就把诸葛亮嘱咐之事忘得一干二净了,守军撤了,军营也破败了,最后成都就这样莫名其妙丢了,连整个蜀国也没有了。

所以趁着现在长安久疏战备,正是用魏延这条子午谷奇谋之时,如果到了后世历史中诸葛亮数次北伐之后,长安及关中一带定然戒备森严,想奇袭根本就是发梦。

在我和魏延商讨后,便做出了这样的安排,魏延率领的五千人,只有二千人是穿戴圈套装备的,这是作为开路前锋,其余三千人,只带着兵器和粮食,紧跟着前面二千人前进,如此就可以最大限度节约体力和精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