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1章 第 141 章(1 / 2)

加入书签

胤祚要跟传教士去法兰西的事情算是板上钉钉没得改了, 皇帝没意见,太子乐见其成,四爷亲自安排, 胤祈在旁边听着哥哥们讨论,感觉自己就是他们家六哥去西方游历路上九九八十一难的第一难。

今天拿的是反派剧本呢。

九阿哥放下茶杯,重重的叹了口气。

胤祉在那边插不上话,于是凑到胤祈跟前, “小九,你也觉得你六哥在胡闹是不是?”

胤祈看了他一眼,将点心碟往那边推了推, 然后蔫儿了吧唧的回道,“我觉得胡闹有什么用呢, 他又不带我一起去。”

胤祉:……

他还以为这是个知道三思而后行的同道中人,结果可好,这小子胆子比老六还大, 他们家那么多兄弟, 和他一样稳重的怕是找不出第二个。

老四的折子真递到老爷子跟前,八旗勋贵得骂死他, 不过也只能私底下骂骂, 面上还得装成什么都不介意,要么回老家, 要么去万里之外的法兰西, 傻子都知道要选哪个。

回盛京老家只是没京城那么舒坦, 千里迢迢跑去法兰西,能不能回来还说不准。

不过还真别说, 这法子效果肯定好, 原本觉得到年底都不一定能办完的差事, 这下不到八月就能搞定,毕竟老六最迟八月离开,不早早收拾东西回盛京,去法兰西的人可就多的数不过来了。

好极好极,京旗回迁的事情搞定,他就能回府继续编书办报过自己的小日子,辛苦老六一个幸福他们兄弟一群,老六自己都没意见,哪里需要他们这些当兄弟的多嘴。

胤祈看着他们家三哥脸色变来变去,最后停在他熟悉的“凑合、就这样吧、都行”的表情上,如果不是直接瘫着不太好,这人可能已经毫无形象的躺哪儿了。

他怎么说来着,二哥四哥没意见,就没有人能困住六哥远走高飞的翅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六哥马上要变成一只自由的鸟儿,到最后,可怜的只有他自己。

可怜的九阿哥在书房里吃的肚儿滚圆,摇头晃脑的回自己的小院儿,洗漱完上床睡觉,准备明天去清溪书屋看哥哥们大战汗阿玛。

嗯,唇枪舌战。

他们家汗阿玛最是心软,四哥要让八旗子弟跟着受罪,万一汗阿玛再不合时宜的心软,指不定会吵成什么样,那么热闹的场面不能错过,就算他哪里都不能去,他也要做消息最灵通的崽。

一夜好梦,第二天一早,胤祈起床后就往清溪书屋跑,他的年纪在上书房已经很大,现在被师傅们盯着的是间做自己的事情。

问题就是,胤禟胤俄有事情要办,他这个当哥哥的反而到现在一直被当成小孩儿,他没有正经的活儿可以忙,只能将无处发泄的精力放在捣乱上。

他没错,他只是太闲了。

小祖宗在心里给自己找借口,他那理直气壮的架势别人就学不来,等他收拾好填饱肚子过去,清溪书屋已经满满当当都是人,不光有他的几个哥哥,还有下五旗的五个大旗主以及保和殿的大学士们。

九阿哥想的没错,康熙的确是个“心软”的皇帝,但是他的心软仅限于他在乎的人,天底下那么多人哪能各个都在乎,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依旧是个理智而清醒的皇帝。

比如现在,皇帝陛下对四儿子呈上来的奏折很满意,略加思索就派人将大旗主和他的大学士们找过来商量事情,他的儿子能冒着危险去法兰西,没道理别人的儿子比他的儿子更金贵。

大学士们来到之后反应没那么大,五个大旗主的脸色一个比一个精彩,他们都是亲王爵,掌握着旗下男女老少,放在几十年前,皇帝是上三旗的大旗主,他们就是下五旗的小皇帝,这些年皇帝一步步收权,他们知道胳膊拗不过大腿,该做的事情也算配合,可是这将人打发去法兰西,皇上真的不是在开玩笑?

胤祈溜达过来的时候,里面已经说的差不多了,少年人现在门口探头探脑,朝守在门口的梁九功笑笑,比划着问自己能不能进去,如果里面没有大臣,他就进去捣乱了。

梁九功看到这个小祖宗就头疼,往旁边挪挪露出站在后面的顾问行,笑眯眯的看着格外欠揍。

顾问行对老伙计的祸水东引非常唾弃,瞪了他一眼,还是轻手轻脚走到院子外面应付精力十足的小祖宗,“九阿哥,王爷贝勒们都在书房,应该还要好一会儿才能出来。”

“没事没事,我在外面等着。”胤祈有的是时间,“顾谙达不用管我,我吃饱了之后才来的。”

言下之意,他可以等到里面说完正事儿再进去。

顾问行很是无奈,谁敢让这小祖宗干站着,站累着了算谁的?

还好老天爷没有继续折腾他,没等他继续开口,里面几个大旗主就绿着脸走出来,皇上让他们想法子给旗下人说,这事儿怎么说,皇上怎么净会给他们找麻烦?

大旗主们不高兴,里面的皇帝肯定高兴,胤祈目送他们离开,然后乐呵呵的进去看热闹……咳咳……看看有什么需要自己帮忙。

康熙就见他那不安分的样子就知道他来干什么,摆摆手让臭小子随便找个地方坐,然后继续和大学士们商量事情,等到书房里只剩下他的儿子们,桌上的点心盘已经空了好几个。

老父亲揉揉眉心,他已经能猜到臭小子过几年办差会有多不正经了,只要他不在上朝的时候嗑瓜子就好,其他不要要求太多,“梁九功,将胤禟胤俄喊过来。”

那两个小子最近做生意做的连家门口朝哪儿都不记得了,正好他下个月要出巡,先提前给儿子们透个底儿,省的到时候手忙脚乱。

胤祈听到两个弟弟的名字下意识坐正了身子,胤禟胤俄被喊过来,除了挨骂他真的想不出来还能干什么,总不能汗阿玛要给他们差事,他这个当哥的还没事干,弟弟们略过他是不是不太好?

康熙对小儿子紧张兮兮的反应置若罔闻,故意不去看他,甚至哪壶不开提哪壶,“胤禟这些天在和山西商人打交道,蒙古那边被山西商人霍霍的差不多了,朕准备改改规矩,让那些山西商人收敛收敛。”

意思就是,他的确要给胤禟安排正经差事,而不是任由他继续小打小闹。

胤祈放下手里的点心,看看气死人不偿命的汗阿玛,再看看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的哥哥们,当场气成了河豚,“汗阿玛,我呢?”

哥哥们都听出了他们家汗阿玛的调笑之意,忍着笑不去看胤祈,康熙这个被问的却不能不说话,老父亲看着左脸写着“不开心”右脸写着“不高兴”的儿子,咳了两声掩下笑意,然后一本正经的说道,“胤祈啊,朕过些天去多伦诺尔,你跟汗阿玛一起过去看看。”

胤祈:……

哦。

随皇帝出巡,除了留下来看家的二哥,其他所有兄弟基本上都能跟着,搁这儿忽悠谁呢。

眼看着逗孩子要逗过头,康熙赶紧打住,儿子有上进心是好事,胤祚都能出远门,这小子闷不住很正常,“再等等,汗阿玛还能把你拘在家里不让出门不成?”

如果只是上朝站班还好说,可这小子一心想往灾区跑,可怜天下父母心,那是他能去的地方吗?

老六好歹年长几岁,虽然身子骨弱,至少性子稳重,不至于拿自己的安危冒险,这小子不行,真把人放出去,他怕转眼就送回来个泥猴儿。

太子爷看戏看的开心,他这辈子最大的爱好除了给老四找麻烦就是看他们家汗阿玛吃瘪,尤其是后者,看完戏后吃饭都能多吃两碗。

四爷板着脸的瞪了他一眼,将闷闷不乐的弟弟拽到身后,然后不着痕迹的转移话题,“汗阿玛要去多伦诺尔,科尔沁和喀尔喀的王爷台吉都会去吗?”

“自然。”康熙扬起唇角,“喀尔喀三部晾的够久了,策妄阿拉布坦不是个安分的性子,他们吃了噶尔丹的教训,朕这次去多伦诺尔给他们一个台阶,如果顺着台阶下便罢,如果不愿意,那就继续和准噶尔部打仗去吧。”

他出手帮了一次,不代表还要帮第二次。

策妄阿拉布坦和噶尔丹如出一辙,一旦让他站稳脚跟,接下来肯定要继续东侵,草原上的日子过的不如中原,一到冬天就有大批的牛羊冻死,想要粮食只能劫掠。

现在看准噶尔部安分,等他缓过来劲儿再看,看他们会不会继续东侵?

康熙对喀尔喀三部的汗王实在没法说,那要是他的儿子,早被他喊到书房骂目光短浅鼠目寸光,但是现在那几个汗王还不太服气,他也懒得再磨他们的性子了。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他其实真的不太在意喀尔喀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反正不管真心还是假意,他们都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

“汗阿玛,策妄阿拉布坦最近和西藏那边联系的很多,咱们真的不管?”胤禔皱了皱眉,他对准噶尔部的军功觊觎已久,上次打噶尔丹他年轻没经验,现在打噶尔丹的侄子,他有十成十的信心让准噶尔部和喀尔喀一样全盘归大清掌管。

老大蠢蠢欲动,老五也有些按捺不住,他长那么大,还没正儿八经的打过仗,别管是准噶尔部还是西藏,总得让他有个奋斗的目标。

康熙瞥了瞥两个将心思写到脸上的儿子,扣扣桌子给他们交底,“放心,等朕从多伦诺尔回来,到时候有你们忙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