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六十六章 票房(1 / 2)

加入书签

(求订阅支持!)

首映之后的周五,《人在囧途》正式登上全国院线。

高达57的排片,以及堪比超级大片的宣传攻势,直接让当晚场次,达到饱满的程度。

进而将票房推到1000万,截止到当天晚上零点,首日票房为1080万。

何其疯狂的数字,理论上来说,仅仅是第一天,就收回了全部投资成本,包括宣传和发行!

第二天是周六,因为首日的优异表现。

且没有大片上映的情况下,排片进一步提高,达到62。

次日票房也顺势提高到1300万的水平,周日有所回落,但也有1100万。

于是,首周三天,《人在囧途》狂揽3600万。

如果没记错的话,前世《人在囧途》的总票房也就离这个数字不远。

进入到工作日,票房骤然下跌,这也是必然事件。

现在这个年代,大家还没有养成工作日看电影的习惯。

更何况,如今随着东方娱乐的崛起。

很多人更愿意晚上待在家里看综艺,而不是到电影院消遣。

打死梁栋也没想到,阻止自己电影票房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自己的综艺。

工作日四天,单日平均票房只有不到200万,直到周五才有所回暖。

次周末三天一共拿到2700万票房,总票房正式突破7000万关口,朝着8000万缓慢冲击。

不过梁栋心里有数,想要破亿基本不可能。

能破8000万已经很满足了,这可是他两辈子以来第一部电影。

虽然还带着综艺的玩闹性质,可谁都不能否认,这是一部完成度相当高的电影。

各个平台的影评和打分,基本都在中上水平。

按照围脖电影的打分机制,截止到目前,电影还未下映,总评分在79分。

百分制中,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可观了。

当然,随着观看人数和打分人数增加,评分可能还会下降。

但基本不会低于75分,就算真的低于这个数字,梁栋也会要求后台更改数据的。

得益于冷门时期的优异表现,海外片商嗅着血腥味找了过来。

当然,因为题材关系,价格都没有太高。

向东南亚小国的版权,平均只卖掉10万美元。

但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一个国家10万美元,10个就是100万。

其中卖的最贵的是韩国,s~旗下的s~,介于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主动提出购买。

梁栋自无不可,卖给谁不是卖,只要银子给够就行。

最终,以5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听说,对方把版权买回去以后,还准备制作一个韩国版的‘秋运公路喜剧’。

是的,中国有春运,韩国有秋运。

就是他们厚颜无耻抢着申遗的中秋节,他们叫秋夕,也是一个需要举家团聚的时刻。

只是梁栋想不通,一个天气预报可以用一句话播完的国家,在路上能有什么搞笑的事情?

管他呢,反正版权卖了他就懒得理会。

最终,海外版权共卖了160万美元。

央六花了30万软妹币,买下了电视播放版权。

没办法,人家关系硬,5套、3套总监轮番打电话说情,梁栋也不好意思拒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