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4章 本寺卿没空(1 / 2)

加入书签

王家嫡系人员,普遍情况是不做官的。

王家那么多的产业要打理,而且王家的这些嫡系在课业之上,本就不如常人。

别看王廷长得到像是一个白面书生,长得纤瘦且高,脸白得似雪的模样,乍一看还真以为是个书生。

可王廷还真没有读书的天赋。

当然。

这或许也是因为王家的环境造成的。

有道是,富家多败儿。

家中有得是钱,又哪里会把所有精力用在读书,以此来考个功名,博个仕途,做个官什么的。

不要说这个时代了。

即便是现代,一些富者家庭之中,更或者一些豪富家庭,如没有文化底蕴铺垫,少有出个正正经经读书人。

当然。

花钱出国流学的,那还真不能算。

在国外,只要你的钱多到可以捐赠,就可以进大学。

而在国内。

各种手段更是齐出,花样多式,名目种类繁多。

就好比冒名顶替。虽说冒名顶替这样的事件多发生于二十一世纪之前,但二十一世纪后,依然是有的。

除了冒名顶替,花钱打通关系的也是频频出现。

当然还有贿赂招生办的等等。

总之。

只要你有钱,即便书没读好,花上一些钱财,照样也是可以进入大学去的。

就算是再没什么关系等等,上个私立大学,然后用各种方法转到公立大学去,这条路子也是行得通的。

国内高等教育学院有三千零一十二所,而民办的大学就有七百七十三所, 其本科院校四百三十六所, 专科院校三百三十七所,剩下的皆是公办院校了。

除了这些,还有成人高等院校两三百所。

而这些院校,只要毕业, 国家就承认你的学历, 认同你的教育经历。

所以。

只要有钱,你就能上大学。

不管好与坏吧, 总之只要你有钱。

可要是放在农村, 家贫之中,成绩稍差一些, 参加高考失利之下, 基本就不会选择去读什么民办院校了。

就两字,没钱。

故,贫寒农家,想要出个读书人, 除了走正常的高考考入大学, 就再无他路了。

当然, 也不能排除类似于自学成才的。

但这一类人却是少之又少, 属于凤毛麟角一类的人物了。

在华夏这片土地之上。

教育本来就是有偏斜的。

如燕京本地的学生, 为何参加高考后, 大学对其的录取分数会比诸省要少上一些。

而且, 其录取的人数, 也相对比外省的要多上不少。

这就是本土化教育偏斜。

燕京也好, 还是诸省的大学基本都如此。

毕竟,教育要花钱, 除了国家拨付的,各省还要承担教育财政, 自然而然就会有所偏斜的。

这种教育偏斜,短时间之内, 是不可能改变。

或许在几十年后,或者教育进行大改之后, 才会有所变化。

举个例子。

作者乃是赣省人, 想要考取燕京大学,那么燕京大学在赣省所招的人数,加上其报考的人数,就会形成一个比例。

而这个比例, 会低到让人望而却步的程度,一千人中, 也只有十四人会被录取, 相当于百分之一点四的比例。

可要是放在燕京,其比例大概在百分之十左右,甚至更高。

总之,对于农人百姓家的孩子,能走的出路,无非就是读书。

这也正好印正了《儿女英雄传》中的话,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之言。

命是天注定, 运气可遇不可求, 风水死定,六爻无音, 阴德代代相积,唯读书乃自本。

至于往后的什么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十一择业与择偶、十二趋吉及避凶、十三逢苦要无怨、十四不固执善恶、十五荣光因缘来等等。

这些基本都是一些空话,仅是教导如何做人以及行事罢了。

所有的一切, 都是在有一定能力面前才能建立起大楼。

就好比这九交贵人之言。

自己要是没点本事,哪个贵人会看中你?哪个贵人是眼瞎了才会看中自己呢?

所以,这又回到了最基本的,犹如《增广贤文》的第一篇写的,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当然,这话放在这里确实有些不合,但话中之意却是很明白。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嘛,总是没坏处, 也能给自己的能力加分不是。

话回正题。

王廷得了李冲元的承诺后, 心中甚是欢喜。

先前的不快与不甘,早在李冲元说下这番话后,就不再去复想了,到是心中有些庆幸,‘好在当年没有与他李冲元翻了脸, 要不然,我想要做家主,怕是永不成愿啊。甚幸,甚幸。也不知道我那三弟要是知道我做了官后,他会不会气得吐血,哈哈哈哈。’

王廷心中正乐着,马车不多时就已是到了司农寺外了。

司农寺位于皇城之内的承天门街主道左侧,与尚书省临街相望。

不过。

今日李冲元带着王廷可不是来尚书省的,而是直奔司农寺而去。

当马车一来到司农寺外后,与王廷下了马车,静静的站在司农寺大门之外,瞧着眼前的这个司农寺。

司农寺守卫见一马车停在寺外,本想前来询问一番,突见李冲元后,立马迎了上来,“小的见过寺卿。”

守卫的职责就是看守司农寺的,同时,也是帮忙管理前来司农寺各官员马车之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