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章 第 53 章(1 / 2)

加入书签

53、第 53 章

沈映夜里服了药, 裹着被子好好睡了一觉,二日早上醒来,病已经好了七七八八。

起床梳洗,沈映对着铜镜照了照, 发现头顶的发髻有些松了, 便尝试把发髻拆了重新盘。

但从前在宫里, 都是有太监宫女帮他梳头的, 他穿越以前连辫子都不会扎, 哪里会梳古复杂的发髻,结自是越弄越不像样。

最后看着铜镜里自披头散发的模样, 反而是跟自生起了闷气, 沈映一把将梳子用力拍在桌上,要不是古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他真想把这头难搞的长发直接一剪刀咔嚓剪短完事。

他算是明白了什么叫“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现在真是无比怀念在宫里有一堆伺候,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前些日子倒还好,有顾悯帮他梳发髻,没想到那家伙一双习惯了舞刀弄剑的手也会做这种这种细致活儿, 发髻盘得甚是有模有样。

沈映不禁有些丧气,没想到他有朝一日竟会连穿衣梳头这样的小事都要依赖别帮忙,这衣服学学还能自穿, 但这头发,他感觉自一辈子都怕是自梳不好了。

但也总不能就这么披头散发出去吧, 这成何体统。

沈映坐在房里对着自这头三千烦恼丝不知该如何是好,正好林凡这时候过来给他送早膳,沈映随意把长发挽起, 在脑后绑了马尾,试探问他:“顾少君呢?”

林凡诚实道:“回皇上,顾少君已经走了。”

沈映眉头拧了一下,又问:“什么时候走的?”

林凡耿直道:“回皇上,顾少君昨晚上就走了。”

沈映无语良久,“……你有没有跟他说朕要找娈童?”

林凡信誓旦旦点头道:“说了啊,微臣是按照皇上交代的,一字不差说给顾少君听的。”

“那他听完之后有没有说什么?有没有什么反应?”沈映急急追问。

林凡抬头往上看,仔细回忆了一下,片刻看着沈映摇了摇头,“回皇上,顾少君一句话都没说就离开了。”

沈映怔了一下,一句话都没说?

那顾悯还偷偷摸摸回来,偷偷摸摸给他送药干嘛?这样做好显得他顾少君有情有义?

是,他之前的确是不信任顾悯,那也是基于顾悯一开始入宫抱有行刺他的目的,再说了,难道顾悯就没事瞒着他吗?他还有好多账没找顾悯算呢!

明明他们两都是逢场作戏,明明是顾悯自一听到以不用再当他的少君,就拍拍屁.股潇洒走了,现在弄得反倒好像是他狠心赶顾悯走一样。

既走都走了,那还回来干嘛?反倒把他现在弄得患得患失,一颗心不上不下,姓顾的简直不知所谓!

沈映忍不住握拳砸了下桌子,把林凡吓了一跳,忙道:“皇上息怒,需要微臣现在去把顾少君找回来吗?”

沈映冷道:“找他干什么?朕何时说过要找他了?他倒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潇洒得很,既如此,以后只要看到他上门,你就把他给朕赶出去,不许他再来,听到没有?”

林凡终于明白皇帝和顾少君是闹上别扭了啊,他有点难以理解,这紧要关头的,两居还有闲情逸致打情骂俏,但也只能照做,“……微臣遵旨。”说完忽又想起什么,打量着皇帝的脸色,小心翼翼问道,“那皇上,这娈童……还要找吗?”

沈映长眉一挑,凤眼圆睁,“找,为什么不找?朕贵为九五之尊,坐拥天下,找两娈童随侍在侧,过分吗?”

林凡低下头,讷讷不敢答话。

沈映没听到林凡应和他,拍桌又重复问了一遍:“你说,过分吗?!”

林凡忙摇头说:“不过分,不过分,微臣这就去找!”

“等等!”沈映叫住拔腿要跑的林凡,冷着脸道,“去崔家侍女里找会梳头的,过来帮朕梳头。”

呵,普天之下会梳头的多了去,又不止他顾君恕一!

离了他顾君恕,他照样以过得好好的。

--

皇帝失踪的五天,京城里很快便有皇帝在行宫遇刺的流言蜚语传开来。

恰逢中秋佳节,内阁首辅吴则敬带着一众文武臣们前往行宫给皇帝请安,却被锦衣卫挡在行宫外面,不准他们入内。

吴则敬据理力争请求面皇帝,刘太后身边的内监出来传旨,说皇帝感染了风寒需要卧床静养,吴则敬却刨根究底追问皇帝身边目前是谁在侍疾,否让侍疾的和为皇帝诊治的御医出来跟百官们交代一下皇帝的现状,或者从百官之中挑代表入行宫看望皇帝,声称只要确完皇帝的近况之后,他们这些臣便放心了。

行宫里如今只有皇帝腐烂发臭的“尸体”,刘太后自不能让这些臣进行宫探视,也不能让御医去他们,这些文官各都巧舌如簧,没经得起他们这么多张嘴的盘问,到时皇帝遇害的事必露馅。

行宫外,众臣不到皇帝迟迟不肯离去,而此时京城中,杜党有心散播的刘太后毒害皇帝,企图篡位的谣言也愈演愈烈。

一些留守在京城的杜氏党羽以及以梁国公为首的勋爵贵族趁机扬言宣称,若三日后刘太后还给不出说法,不到皇帝本,他们这些效忠沈氏的臣为保应江山稳固,就要另立新君,拥护高宗幼子岐王登基为帝。

杜党来势汹汹,局势对刘太后身为不利,她虽已经派去信王、淮王求助,但两王就算肯率军前来相帮,来京城的路上也要花上几天功夫。

行宫之中只有两千锦衣卫和五千羽林军,其余留守在京城的锦衣卫和羽林军已经被杜党切断了和行宫的联络,如今就是一群没头苍蝇,光凭行宫里的兵力根本不足以镇压京城的乱局,于是刘太后立即下懿旨命去神机营和五军营调兵平叛。

但神机营和五军营的

53、第 53 章

将领早就被杜谦仁提前警告过,若皇帝已经遇害,那他们出兵帮刘太后就是造反,届时他们得而诛之。

皇帝生死不明,谁也不敢草率站位,万一站错了那就是抄家灭族的祸,没担得起这种后,所以在皇帝生死未明之前,他们谁也不帮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因此神机营和五军营的将领虽接到刘太后让他们出兵的懿旨,但仍选择按兵不,只说要接到皇帝的手令之后才肯出兵,毕竟他们效忠的是沈家,并非刘家。

刘太后听说神机营和五军营敢不遵她的懿旨后,差点暴跳如雷,她现在手上哪里拿得出皇帝的手令?

这些将领如意算盘打得真是好啊,若皇帝未遇害,手令一到他们即刻出兵便是平叛的功臣,但若皇帝已经驾崩,将来新君继位,他们虽没有拥立新君的功劳,但也没有助纣为虐,论谁也挑不出他们的毛病!

不过虽神机营和五军营不肯出兵平叛,但好消息是他们也没有投靠杜党,而刘太后手里还握有七万林家军精锐,也并非毫无胜算。

只要林家军能够顺利攻入京城,将杜党一举歼灭,到时候刘太后带着安郡王回宫,册立安郡王为新帝,那她就还是权倾朝野的当朝太后!

与此时,京城之中全城戒严,一些亲附太后的臣都被杜谦仁抓了起来,稍有反抗者便格杀勿论,连普通老百姓都预感马上要有事发生,京城里家家户户都闭门不出,唯恐危及自身。

但京城处也不乏有一些乞丐和逃荒的灾民,这些无家归,只能栖居在一些废弃的棚户下面。

一条烟稀少的破胡里,十几乞儿饥肠辘辘蹲在棚子下面,互相抱怨着这几日京城里到处都是官兵,老百姓们都不敢上街,害他们已经连续几日都一铜板没讨到,没吃到过一顿饱饭了。

突,从胡口进来了两,一着玄衣,一着青衣,穿青衣的冷不丁扬手往天上撒了一把铜板,铜板落发出清脆的响声,引起了乞儿们的注意。

“捡钱咯,谁捡着就是谁的!”

乞儿们闻言眼冒精光,站起来一拥而上抢着去捡散落一的铜板,等到上的铜板都被捡完了,撒钱的年轻公子对着乞儿们礼貌和气说:“我们要借贵宝用一用,这些钱家拿去买几包子,行方便成吗?”

乞儿们得了前各眉开眼,“成成成,谢公子赏,祝公子长命百岁,富贵吉祥!”

年轻公子道:“行了,拿了钱就快走吧。”

乞儿们麻溜儿小跑出了胡,一哄而散,胡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