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二 双方交兵(1 / 2)

加入书签

虽然在此次中牟之战中折损了整整三万大军,甚至就连魏侯魏击也因为此次惨败而耗损了根基。

但是凭借着李悝变法所积累下来的深厚底蕴,再加上靠着这数十年的四方征伐给周边各国留下的强大印象,魏国依旧是天下公认的天下第一强国。

在周边一些实力远逊于魏国的诸侯看来,如今的魏国依旧还是那个国力强盛、战力强大的魏国。

这一次之所以在中牟城下的惨败,也不过是因为魏侯魏击一时轻视了赵国实力,没有动用魏国的真正实力罢了。

只要经过数年时间的休养生息,魏国一定能够恢复因为这场惨败而损耗的国力,说不定还会变得更为强盛。

到了那时只待魏侯魏击一声令下,数十万的赤色军团便会北上赵国一举攻破中牟坚城,洗雪此次战败带给魏国的耻辱。

因为周边大部分的诸侯心中都怀着对于魏国强大的敬畏,所以他们自然是不会在魏国战败的虚弱时机有什么不轨的举动。

不仅如此这些诸侯在听闻魏国惨败之后还纷纷派出使者前往魏国都城安邑,向魏侯魏击表示自己愿意追随魏国。

于是,原本应该有些萧条的魏国都城安邑,在此次魏国战败之后倒是随着一国国使者的到来而显现出了反常的繁荣。

当然,虽然这些诸侯依旧在中牟之战之后依旧向魏国表示效忠,但是这并不代表着魏国的威势没有因此而受损。

与之相反,经此一战魏国原本那个无可战胜的形象几乎,在一夜之间便轰然倒塌了。

如今的魏国在天下之间有识之士的眼中虽然依旧强大,但并不是如同过去数十年之间那般无可匹敌。

既然魏国此次能够战败在赵国手中,那么谁又能够保证将来没有战败在天下其他强国的手中呢?

就在天下的有识之士纷纷议论着中牟之战的时候,一个令众人震惊的消息却是以极快速度在列国之间传播起来。

刚刚在中牟城下击败天下第一强国魏国的赵国国君赵章,向天下另外两大强国秦国与楚国表明了自己与他们结盟的意向。

就在赵国表达出结盟请求并将国书呈递到秦楚两国君主案前之后,秦楚两国这两个此前已经结为同盟的国家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便作出了接受赵国的结盟请求。

至此,秦、赵、楚三国算是正式结成了攻守同盟。

至于这个实力强大的三国同盟所针对的究竟是哪个国家,天下之间的有识之士自然全都是心知肚明。

看着那个西方有秦国、南方有楚国、北方还有赵国,几乎是被三国同盟三面包围的魏国,列国懂得天下大势之人不禁纷纷为其捏了一把汗。

秦、赵、楚三国如此大张旗鼓的结盟行动,自然是瞒不过位于这场风暴最中心的魏国。

在明了了自己如今所处的恶劣环境之后,面对三国同盟尚有一战之力的魏国自然是不会坐以待毙。

在之后一段时间之中,来自魏国都城安邑的使者不断来往于周边各国。

这些人肩上担负的使命只有一个,那就是完成如今主持魏国朝政的相国公叔痤交给他们任务。

除了保证自己传统盟友韩国以及保护国卫国紧紧追随魏国脚步之外,魏相公叔痤想要做的便是将天下诸如越国、燕国乃至宋国等一系列国力还算强大的诸侯国家尽量拉入自己的阵营之中。

在这些穿梭于各国之间的使者不断努力之下,以及迫于秦、赵、楚三国同盟的巨大压力,魏相公叔痤所要争取的目标一个接着一个地传来好消息。

除了地处北方苦寒之地、一向不理中原战事的燕国之外,与楚国同处南方的强国越国以及以宋国为首的泗上诸侯们全都表达加入魏国阵营的意向。

一时之间,因为秦、赵、楚三国同盟的压迫而显得岌岌可危的魏国,在得到了韩、卫、越、宋等一干盟友的支持之下倒是有了与三国一较长短的盛事。

在积极拉拢盟友的同时,魏相公叔痤也没有忘记对于之前宿敌的安抚。

在魏国国土的东境,魏相公叔痤主动放弃了二十年前伐齐一战中侵占的齐国土地,换取了姜齐、田陈两国在战争之中保持中立的承诺。

在魏国国土的南方,魏相公叔痤主动提出给处于魏、楚夹缝之中的郑国给予保护,郑国至此成为了魏国除卫国之外的第二个保护国。

在看完了魏相公叔痤这么一番纵横捭阖之后,列国之间有识之士算是已经看出了这已经渐渐明晰的天下大势。

如今的天下已经从诸侯之间各自为战,逐渐变成了两大阵营针锋相对的情势。

这两大阵营的其中一方是秦、赵、楚三国同盟,至于另外一方则是以魏国为首的诸侯联合。

至于说两大阵营究竟谁能获得最后的胜利,那还要靠时间去揭晓了。

就在两大阵营渐渐成形之后,就在列国的有识之士对着双方即将爆发的战争拭目以待的时候,天下之间却是出现了少有战事的数年时光。

在这数年之中,作为中牟之战的战败国的诸侯联合领袖魏国自然是在休养生息,以图恢复乃至超越大战之前的国力。

三国同盟之中,秦国在默默厉兵秣马,楚国则是在左徒屈武的主导之下效法秦国进行一场增强国力的变革。

至于说三国同盟之中剩下的赵国,则是趁着天下安定的这数年时间完成了一件足以影响赵国命运的大事。

迁都。

因为赵国如今的都城中牟距离诸侯联合的重要国家魏卫太近,同时也是为了减少盘踞于此的赵国贵族势力对于自己权力的掣肘。

新近即位的赵侯赵章在取得中牟之战的大胜之后,便向朝堂之上赵国群臣们宣布了自己的迁都的决定。

至于在新都的选择之上赵侯赵章在和自己叔父赵垣提前商议之后,也最终作出了抉择。

这次被指定为赵国新都的不是别处,正是曾经作为赵氏小宗却因为叛乱被赵简子剿灭的邯郸氏所在——邯郸城。

其实对于赵侯赵章要迁都邯郸,在旧都中牟经营多年已经拥有了巨大利益的赵国贵族们心中实在是不太愿意。

但是无奈一方面中牟距离魏卫边境实在太近,未来魏卫联军几乎一定会复制这次中牟大战之中并兵围中牟的行动;

另外一方面在取得此次中牟之战大胜之后,赵侯赵章加上将军赵垣的权威在赵国朝堂已经无人可以撼动,他们也不好在这个问题之上阻挡两人明显是为了赵国未来考虑的决定。

于是,在赵国国君赵章以及将军赵垣的推动之下,在赵国朝堂众臣的半推半就之下,赵国开始了一场耗时数年的迁都行动。

公元前384年也就是赵侯赵章即位为赵国国君的第四年,赵国终于完成了从中牟迁都邯郸的所有工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