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章 令传四方(1 / 2)

加入书签

距离秦国大良造吴起在泾阳市集向聚集的数万秦人宣示秦国变法已经过去了好几天的时间。

经过当日在场亲眼见证此事的数万人的不断传扬,这个消息如同一阵风暴一般迅速席卷了整个国都。

在泾阳的街头巷尾之上,客栈酒肆之中,无数的泾阳百姓们口中谈论的就是这么一件关系着秦国未来的大事。

而现实也正如大良造吴起在政务厅中所预料的那样。

作为生活在秦国国都的泾阳人,听惯了来自秦国各地消息,见惯了来自天下各处的豪杰。

因此泾阳人的见识也不是秦国其他地方的普通秦人可以比拟的。

在那五条法令张贴出来之后不久,在一位位贤才的解读之下,泾阳中大多数秦人已经能够看到此次秦国的变法的好处。

他们相信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定能在当今秦公嬴连和军神大良造吴起的带领之下变得更加富强。

但是对于大良造吴起以及他所主导的这次变法而言,获得泾阳秦人的支持不过是计划的第一步而已。

吴起所要进行的下一步动作就是趁着这个秋收之后的宝贵时间,将秦国变法的第一批法令遍传秦国各地。

以便秦国各县在明年春季耕种之前将此次五条法令所涉及的各项领域初步解决。

时间紧,任务重。

这几日秦国各大官署的官员们总是能够看到一个行色匆匆的大良造。

这一日大良造府中的空地之上,一位位身着秦国官服的官员们正笔直着站立在此处。

他们在此等待的目标正是此次秦国变法的实际执行者大良造吴起。

如果有人能够近距离观看他们的话一定能够发现,虽然这些人的身上穿着秦国的官服,但是他们却与普通的秦国官员有所不同。

头顶佩戴的军爵发冠,身上所体现的独特气质,以及那若有若无的杀气,都能体现出他们曾经的身份。

军人。

曾经上过战场,与外敌浴血奋战过的秦军军官。

“大良造到。”

随着大良造府侍者的一句报号,这些人立刻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眼神锐利地盯着那个从门外走来,行色匆匆的黑色身影。

“参见大良造。”这些秦军军人士气如虹的对着站在他们面前大声呐喊道。

没有用秦国官员拜见上官的同行礼仪,这些秦国官员参见吴起时用的是秦军的军礼。

“吴起见过诸位。”吴起同样以军礼回应这些秦军军人。

当在场的秦军军人再次看到大良造吴起的回礼之后,他们脸上的表情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

如果说普通秦人看到大良造吴起的表情是尊崇的话,那么这些秦人看到大良造吴起的表情只有一个,那就是狂热。

哪怕是深陷绝地只要有吴起在场,秦军将士都清楚地知道自己一定会胜。

这就是大良造吴起这个战无不胜的秦国军神带给秦军将士的信心。

在这些秦军军人看着吴起的时候,大良造吴起的视线也同样在他们身上一一划过。

看着他们每个人身上的干练之气,大良造吴起带着几分笑意说道:“好,不愧是从我秦军数十万将士之中选拔而来的贤才,一举一动之间都彰显我秦军军人的气势。”

“多谢大良造赞赏。”听到大良造吴起的夸奖,这些秦军军人纷纷以军礼道谢道。

赞赏完之后自然就来到了正题。

面对这些秦军军人大良造吴起沉声问道:“知道将你们召集在此处是因为什么吗?”

听到大良造吴起的询问,在场的秦军军人一个也答不上来。

因为从始至终他们就没有得到过关于任务的任何消息,之前还身处大营训练士卒的他们接到命令之后便来到了大良造府。

“请大良造示下。”这些秦军军人向大良造吴起问道。

“抬上来。”

大良造吴起的一声令下,几个身穿着甲胄的大良造府护卫将一张几案搬到了众人前方。

那张几案之上摆放着的是一份份经由廷尉府整理而成,书写着新法第一批五条法令具体条文的纸张。

在那些纸张之上放着的是一枚枚代表着秦国官员权力的官印以及一枚枚代表着调兵之权的虎符。

大良造吴起从几案之上拿起一份法令,然后回身一脸肃穆看着身后的各个秦国官员。

“知道这是何物吗?”举着书写有律令的纸张大良造吴起沉声问道。

“不知。”在场各位秦军齐声答道。

“这些纸张上面书写的是我秦国变法所制定的第一批五道法令。”拿着纸张吴起对着面前众人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