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2 / 2)

加入书签

元仕进最初也是这个想法,元达笙成亲后,儿媳妇留在他们夫妻身边尽孝。

但是村长和他说,人要学会变通,他们夫妻要是不乐意小儿子成亲,眼下也来得及悔了这一门亲事,总不能让别人和他的儿子成亲后,还要留在家中过守活寡的日子。

他们夫妻也可以选择另外一种生活,在小儿子成亲后,他们跟着小儿子一块去府城生活。

元仕进当下就露出不愿意的神情,他还是习惯元家村的生活,进进出出都是一辈子认识的人,而且他的心里面,也舍不得离开大儿二儿两家人。

元家村长只要元仕进不执着一些事情,他的心里面就放心了许多,戚家姑娘嫁给元达笙是喜事,元仕进夫妻知道变通,不把小儿媳妇困守在身边,那更加是元家村的喜事。

刘氏听说村长做的事情后,很是感慨说:“他爹,你对笙儿一家很是用了心思,但愿他们一家人知道你的用心。”

元家村长瞧着刘氏叹道:“最先起贪念的是我,我想元家村的日子好过,便想借戚家村的光,我们村最出色就是笙儿这个孩子,有一门亲事牵扯着,两个村子里的人交往多了,总是有好处的。

我们去戚家好几次,瞧得明白,戚家那位大人的心里面是重视兄弟姐妹的,戚家姑娘是他嫡亲的妹妹,兄妹感情深。戚家姑娘嫁进来后,仕进两人如果不会听信闲人言,这门亲事我做得就亏心了。”

刘氏瞧着村长叹息不已:“他爹,你以后还是不要做这样的好事了,你帮人牵了红线,你还想保别人一世平安,这活太难了。笙哥儿那样聪明的人,只要有心,自有法子应对他的爹娘。”

村长听妻子的话,思索半会后,满脸恍然大悟的神情瞧着刘氏说:“一语惊醒梦中人,你说得对,我是钻了牛角尖。元家都没有出过几个真正的笨人。”

刘氏听他的话笑而不语,村长家的弟弟就是太过聪明了,事事都想占便宜,结果谁的便宜都占不了。

曾招娣在夫家的日子,不好也不坏,只是她娘家那边时不时传信过来,她每一次回娘家后,再回夫家,心情总是有几分不快,夫家的人,太爱打听戚善的事情、

曾招娣每一次只能和妯娌们笑着说,听来的一些事情,她是不敢说戚善任何不好的话,村长大伯牵的姻缘,她要说了不好,妯娌们一定会盘问怎么的不好?

曾招娣总不可能和妯娌们直言,在她的心里面,戚善生来就不是什么好人。她都嫁人了,戚善竟然有机会跟着嫁进元家村来,这是什么样的缘份?

曾招娣这一会忘记了,她初初听见戚善和元达笙定亲的事,她是心喜的,戚善没有机会嫁进城里面做城里人,曾招娣那个时候想着梦里都能够笑出声音。

她回娘家的时候,听童娟子提议要她和戚善好好相处的时候,她是动了心,也付出了行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