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五十五章 复产复工(1 / 2)

加入书签

“哎呀!”

其实在尔冬升说前面那一堆话的时候,大家心里差不多都有感觉了,毕竟无缘无故就来讲这么一堆,显然是觉得这个结果肯定会有话头。

就像是女主二选一的时候,忽然冲左边来了句:你是个好人。

那就坏了。

多数观众脑子里瞬间就明白,选的是右边。

但是等真的就公布影帝人选...

守候在屏幕前的很多媒体人还是忍不住低呼了一声,大概是因为写通稿的时候,真的就比较了一下,发现韩升还确实是二号种子。

也确实是有那么一丝机会,去获得这个奖的。

现在没了,可惜。

内地的媒体,肯定还是希望内地的演员获奖,而且获奖了还是破纪录的那种。

这种可惜的感觉,伴随着接下来,尔冬升几乎就是没有太多耽搁的就做了影后的公布:“获得最佳女演员的是,《少年的你》周东雨。”

以及最后奖项公布完,《少年的你》不是11个提名么?

本来已经很多了。

但是等获奖的一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足足七个奖项,比一半还要多,关键是五个重头大奖,四个在《少年的你》剧组。

这样的情况下…

就让被剩下来的韩升,愈发的让人觉得有些意难平起来。

“...作为票房大卖的国内头号新生代男演员,其实我们很能看出他当时用这样的番位,这样的片酬,付出的时间和基本上是他主要承担的票房方面的风险,以及呈现出来在他这个年龄阶段和非科班出身的,可以说相当亮眼的演技。最终是这样的结果,只能说,非常非常遗憾...”

这种报道,都算客气的。

还有更多无论是出来蹭热度,还是真觉得可惜的,都出来各种发言了。

不是有句话说的么?

没有得奖的那个第二名,才是当下众人觉得最值得打抱不平,最值得可惜的。何况对于很多人来说,他就只看过《少年的你》没看过《叔·叔》。

去,也就最多是看点片段。

偏偏这种片子,这种角色,不像是小北那样有着相当强烈的戏剧冲突,人设背景,以及非常具有表现力的高光时刻。

角色也更多是平和的表演,需要看整体。

而那些看完一整部的人来讲呢,确实韩升也是完全有机会一搏的,前提是不考虑任何场外因素...

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样的对比情况下,大家其实又能想象,如果韩升运气好点,被捧点也是可以拿奖的。

比如周东雨这次拿奖也不是强力选手,郑秀文的《花椒之味》才是今年的大热。很多人觉得,周东雨能拿奖也是真的运气好,毕竟这一次郑秀文还提名了一部《圣荷西谋杀案》。

同一阶金象,两个影后提名,普通观众看起来,哇厉害死了。

肯定是她了吧?百分之50的几率诶!

实际上不是这样。

两个提名,反倒会分散她的票,支持她的人有的喜欢这部,有的喜欢那部,加上今年又没有讨论的环节,直接投票...

反观韩升,就没有这样的运气,也不被捧。

于是到这里,基本上大家也就摸清了这个事情的脉络,然后有了自己的评价。

总体,还是为韩升可惜的。

这也很正常,之前无论是港媒为了流量热度,各种吹捧韩升好像他拿奖就是很有机会。反而是当时几乎没人提的投票开始就是第一的太保,等拿奖了,港媒这又风向一变开吹。

让相对来讲,还是底线高那么一丢丢的部分国内媒体觉得很不爽。

毕竟很多媒体就是:

吹了某个人,哪怕是最后被打脸了没获奖,那也是从一而终的,坚持自己的看法。

再加上这次获奖,确实是多少有点情怀加成:

其实有时候看提名就知道,提名的偏弱,而里面恰好有那么一个为乡港电影奋斗数十年老前辈,演的也还不错,但就是之前金象奖还没的情况下...

那奖项从来都是综合考虑的。

该给前辈了。

当然,这也就让这件事情,在四五天后,居然都没有平息。

有位算是韩升铁杆支持者的影评人,非常非常的不爽,刚好被人采访的时候来了句:“地方主义还用说么!还排队领奖,就让他们自己玩去吧!”

“...”好家伙,这可就大了。

毕竟影评人也是公众人物,更是业内人士,所以大家讲这种事情,也是私下聊,公开喊话...

那会不会是有人支持?

到了这会,韩升这边也就不得不出来回应了。

对他来讲,其实颁奖结束的时候,整个事情就基本上告一段落了。能提名,已经可以了,没有被鼓吹的信心爆棚。

所以这会出来处理,也是四两拨千斤。

先说了一堆场面话,各种安抚,然后又颇为给面子地找补:“而且包括我自己也很遗憾《花椒之味》那边,11个提名最后只获得一个,所以我想不存在什么地方主义,这应该都是缘分的问题。”

emmm,把问题推回去,不就得了?

而且这个回答很中国。

缘分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基本上就不存在任何可以较真的可能了。

事情到此也就差不多真的进入尾声。

但是老实讲也是有不少人心里还是觉着有点惆怅,尤其是各种觉得韩升没得奖还要出来安抚大众情绪,帮忙各种解释,也是够了。

额,还好还好。

韩升只是觉得:下次听见我可能要拿奖的时候,别上来就喷。

毕竟一开始的舆论,可不是这个方向。

总之对他而言,金象奖和他的故事,暂时应该就差不多完结了。这个区域不是他的重点,所以或许就算再见,也真的过一阵子了。

...

六月中,在经历了接近半年的特殊状况后,一切终于大幅好转。

多数行业都开始恢复,甚至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状态。比如可以正常出门,不过扫码口罩是免不了;部分开放堂食,比如说户外通风地区的;还有电影行业也是:

之前一直传,会影院复产复工,现在终于有了个准信。

下个月的7月20日。

妈耶,总算是有个盼头了,影院的负责人可都是欲哭无泪了。

话说年初的时候,徐争的《囧妈》带着头,用自己的电影作品转头线上平台,让很多人顿时打起了小九九,想着说不用上院线,不用给那么高的分成。这样哪怕是票房少了一部分,看起来,也依旧是可以承担这样的体量的啊?

然后很快,现实就彻底地教育了他们一把。

春节档所有电影全线撤档,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愣是没有一部说是放在线上的。

之前字节买囧妈,无非就是给自己的长视频APP西瓜视频算是做一次硬广。但是,这东西它起步太晚,而且做的也一般,长视频现在也是弱势。

发展不起来,自然没有那么多老板继续买单。

最后,还是要回归院线。

京城,东升文化。

结束了大半年居家办公的公司内,大家忙的第一件事情是,收拾工位:什么桌上的灰尘啊,什么少了润滑油的锁啊,还有什么以为就回去那么一段时间,结果回来就已经变质的小零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