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四十六章 杀青又定档(1 / 2)

加入书签

“好,咔!可以了,过去看看导演吧。”

12月7日,《你好李焕英》剧组,坐在监视器背后导演椅上的人发出声音,然后站了起来走过去的,正是制片韩升本人。

本片拍摄到最后,从被动到主动地,变成了韩升有时候承担起导演的责任了。

也没办法,因为影片最后拍的是贾晓玲发现事情真相的片段,也是最情绪伤感的部分:

其实前面那么多欢笑,从某种程度上讲,都是为了现在的情感宣泄做铺垫。对于导演更是如此,她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终于在这一刻泼洒出来:

贾玲演这部戏,前面因为剧情设计,多少还有些演的成分。

但是到了这里,完全不用。

眼泪那是说来就来,哗啦啦流出来的都是真情实感,洒落在地上,怎么拍怎么有情绪。

甚至情绪多到爆表。

以至于早就拍完了按要求的部分,她却没有什么精力去喊停了,只是在原地难受得情难自制,眼泪也刷刷地继续流。需要好一会,才能恢复过来,过去看刚才拍的怎么样...

然后又开始有点心中激荡,这也就让整个拍摄进度,大幅放缓。

贾玲也知道这样不好,更知道大家肯定不忍心打断她,但剧组还是需要有其他人来主持一下。

这时候,喊咔,和调动剧组的事情,她就拜托给了韩升会比较放心。

“好了,刚才这遍拍的挺好的。”

韩升走过去,放缓声音道:“我想,即使是以你的标准,也可以过了。”

演这种戏,大喜大悲,何况还是真情实感的大喜大悲,是特别消耗演员的情绪的。

但偏偏这一部分的表演又是贾玲最看重的,整部电影要从最底层的核心来讲,就是贾玲拍出来怀念自己的母亲。而这最后的那些时间,是最重头。

她对此要求更是高的不行。

今天已经是拍了第三遍了,这种大喜大悲的戏,韩升感觉她的情绪可以说透支了太多。

忍不住就开始长篇大论地劝导:

“或者如果你觉得还是不太行,咱们明天再拍,没有说非得就要今天杀青。咱们进度本来就已经超过预期了,你也不用想着省钱什么的,那么久都拍了,不差这一两天的。”

“没事,我还好。”

贾玲也在今天几次三番的重复中,稍稍缓了那么一口气。

她其实也不想把这个放在最后一场拍。

但是前面贾玲试着拍了一下,这场确实是情感最激荡的一场,干脆留到最后,原则上时间确实是最充分的——韩升讲了嘛,他们的进度已经超过了预期,所以多拍个两三天半点问题没有。

不过她自己其实也是很想早点拍完,毕竟,整日沉浸在这个情绪里,理智告诉她不好。

“行,那你再休息会,然后去监视器那边吧。”

韩升对于演员的状态充分尊重,他走的方法派的路子,有人开玩笑说都有点偏“虚情假意”的意思,也就是用别的类似的情绪,调整后来适应片子里的情绪。

这样的情况下,他拍《琅琊榜》的时候,有时候都觉得情难自抑。

何况别人呢。

于是贾玲又休息好几分钟后,情绪舒缓了不少,就道:“走吧,过去看看”

她其实对于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的外在,是很清楚的,只是看拍摄的时候能不能拍出来:“这次还可以,收住了。”

这话的意思是,贾玲自己看自己在镜头里,没有到彻底的稀里哗啦。

“是,有的时候收住一点是好的。”

韩升点头赞同,作为演员,他还是有发言权的:“可能有时候观众很难那么地感同身受,就还是给观众留下一定的空间。”

举个例子,对于导演来说,一件事情可能非常重要。但是这份情感对于未经历的观众来说,同等条件下,可能就是能体会到其中的重要。

而电影,又是很直接地表达。

所以那她如果拍出来是重要,那观众就接收到是重要的,刚好两者的观点能够匹配上。

就跟现在一样,可能是哭过了几次,情感上反倒更能收住。演到现在未必是演员传统意义上状态最好的,但却是实际在镜头上反馈会比较好的。

不过韩升还是有点讶异:“但我一开始以为,你会想要一些,更彻底的画面。”

也就是更重度的情感挥洒。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嘛,都最后了,放纵几个画面也无妨。

“不了,我虽然拍出来是纪念母亲,但是我知道如果我要这么哭着想我妈,私下怎么哭都可以。而既然决定了要把它搬上大荧幕,那就还是要尊重观众,不能让他们在电影院觉得过头。”

贾玲摇了摇头:“何况咱们是要上春节档呢,倒也不用那么沉重。”

她确实就是这么认为的,从一开始选择以喜剧为主的这样的方式,就是为了观众:完成自己拍电影纪念母亲的愿望的同时,也不能强求观众完全和自己共情,以及最好不要让投资人亏本。

这是导演的一样职业素养。

所以最后她把整个拍摄的又反复确认之后,还是坚持再保一条。

果然,保的这一条没有刚才的好,而贾玲也确实是没有力气再去来一场了。但是即便是没有什么多余的力气了,她还是坚持走到场中央看着四周:

其实想起来,还挺奇妙的,就在几个月前自己还在为拉投资四处碰壁而发愁。

而刚开始拍摄的时候,也因为各种经验不足闹了笑话,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和剧组的合作其实也未必全是自己想象中愉快地电影创作过程:

也是,小品创作过程都很难一帆风顺,何况更长的电影。

而幸好,这一切都有一个虽然在部分地方有所瑕疵,但整体非常给力的剧组,和,更给力的制片人,正是他的全力支持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贾玲抬头,示意韩升要不要过来一起。

韩升摆摆手,然后又把手往前推,示意她自己来,这是专属于导演的时刻。

于是贾玲也就不再多想,而是心中突然一股百感交集的想法,开口:“好,大家,那电影《你好,李焕英》到今天,就全部杀青了!”

...

话说电影拍摄,前前后后三个多月,韩升也算是除开宣传期,从头都跟到尾了。

说实在的,真不想再这么跟一次。

起码不用这么认真。

因为韩升虽然知道,自己这种做幕前工作的,还爬到了顶层,肯定是要比幕后工作的人各方面收获的都要更好。除了,大赚时候的投资方。

但是他低估了,自己真的不是每一行都跨得那么顺利。

所以这次就是最好的验证。

真的太累,太磨人了,尤其是摊上贾玲这个可以说是会的东西很少的一个导演,又是公司自己的剧组出去拍摄,那所有事情最终都汇总到韩升这。

以及两方如果起了争执,也是找韩升。

这就比较痛苦了,之前东升文化的一些商业行为其实还是都比较抽象的,或者说至少对于韩升来说比较抽象,具体的调查是手下做的。

但是这会嘛,很多事情是实操,很多东西也需要自己临时去查漏补缺,因为只有韩升自己才能查漏补缺。

再加之一个,韩升提前就知道这部电影未来表现不俗。

更是不敢放松大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