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四十一章 传承(大结局)(1 / 2)

加入书签

至此,人们不再怀疑,刘协曾代表的时代,已经成为旧时代的符号。

也没有人怀疑,刘釜所领导的大汉王朝,才是新征程的起点。

当世人们,于今日,再回想刘釜十几年来走过的路,汉人们有感他年少时的恢弘之志,有感于他艰苦的奋斗之路,另有感于每一个同他而行的匡扶天下之有志之士。

这是刘釜与“道友们”的成长之路,亦是大汉王朝的转折之路,也是再兴之路。

而纵观时代之发展,历史的每一次转弯,看似充满了偶然,但实则充满了必然。

就如同没落腐朽,且为时代所抛弃的东汉王朝,必将被时代所抛弃,而迎来世纪之变一样。

人常言,乱世出英雄。

大变局之下,必有天之骄子,横空出世,亦正是如此,才造就了英雄辈出、激情四射的东汉末年。

有人引领时代风骚,自有人作为跟随者、道友,为了共同理想和目标,努力去缔造一个千古盛世,亦使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之巅。

千年之后,当异时空的后人,再回想这段历史时,除了感慨引领者的独特魅力外,也必将铭记住其之名,并去怀念他们的仁义道德,谓之曰:古君子之风。

但大部分却不会特别注意,在这个时代里,又有多少枯骨埋葬于地下。他们有的为了守护家园,有的为了心中大义,亦有不幸成为席卷入时代之卑微尘埃……

而不可否认的是,无数先贤们,有名,亦或是无名之辈,他们用鲜血和汗水,构建的华夏文明,终是大步向前迈进,并将一直前进。

数千年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会感慨先辈们的付出,才有了辽阔的疆域,璀璨的华夏文明,并成为指引全人类向星辰大海进发的灯塔。

这是骄傲!

大汉历建安十四年九月十六日。

人们必将铭记这一天。

长沙定王刘发之后,太祖高皇帝十五世孙,益州牧,三司令……刘釜,在百姓和文武百官请愿与拥护下,于长安登基,建元永庆。

即此,定都长安,以洛阳、成都、晋阳、襄阳为陪都。

同时,立嫡长子刘祈为皇太子,景文茵为帝后。

为刘釜内政外交,做出重大贡献,并引为道友的诸葛亮,为丞相,赐假节,封为忠候,参理国之重事。为刘釜北伐,并取得灭曹胜利,功勋卓著的法正,则为大将军,赐假节,为勇候,料理军纪大事……

另有甘宁、邓贤、霍峻、张松、陈群、司马懿等诸人,为刘釜大加封赏,赐予官职。

永兴元年始,天子刘釜励精图治,善待功臣,人言之比世祖尤胜。

至永兴十三年,自刘釜立国以来,大汉经济民生,已经恢复到了百年以来,最为强盛之时,人称之为“永兴之治”。

同年间,西域十六国,干扰汉之边境,刘釜下诏,以骠骑将军王平为统帅,领大汉铁骑,横扫西域十六国,后将之囊括于内,实行汉法汉制,重新定义了西部都护府。

永兴二十年,掸国遭受攻伐,其国主归顺于汉,受掸国求援,汉军进入掸国,轻松击败来犯之敌,后于掸国请求下,设立远南军事府。

……

至昌远十八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