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三十六章 劝降(1 / 2)

加入书签

景然这次代表刘釜,由雒阳至邺城。

除了吊唁曹操外,还有劝降曹魏之任务。

随行者,还包括张松,彭羕等人。

而于实际上,许多曹魏臣子,早在曹操病逝前后,已在暗地里,通过各方渠道,私下联系刘釜手下官吏。

如留守于许县的兖州名士陈宫,即收到不少如此信件,且全送到了前线刘釜手中,刘釜给陈宫的回信,只有两句话。

“于釜柔弱之时,君来相投,后以全心全意,助釜安交地。

自取颍川后,计夺武关,再于许县,辅我安定后方。

君之功,釜铭记于心,但于兖州士人,冀州士人之归,且赖君助!”

刘釜信中给尽了陈宫信任,示意由之执行对曹魏士人之招揽。

这些年来,陈宫虽然身处西南,但名声却是没有落下,尤其在交州之地,受刘釜所托,协助刘荣、士燮等人,广开教学,又有编制丛书,使得士人敬重有加。

其于蜀内至颍川后,便有不少兖州士人闻名而来,陈宫后同徐庶商议,按照益州模式,经过简单考核后,按照各人能力,分配到了豫州多郡地的基层,在基层为官期满一定年限罢,自当升职。

这种磨砺制度,陈宫早年在交州和南中,深知其效,便是性格有些孤傲的他,也拜倒在刘釜的深远智慧之下。

自收到刘釜回信,陈宫即竭力联系旧友,加上刘营各路大军进展顺利,便是对曹魏高层的策应,也是收效满满。

遂,待景然到达邺城时,便有不少人私下里提供协助,现居于此的青衣卫主事人郑向,也是将曹魏朝廷内的每日变动,及时送到景然等使者手中,以供之决策。

至于刘釜亲率之各军,尽管按照刘釜要求,向曹魏定下了七日停战之期,以示仁义。但各路军粮草辎重的调集,却是丝毫没有拉下。

且与曹魏征战数年,后勤方面,一直没有出现大的漏洞,论起首功,除留守于成都,安定后方的诸葛亮,又能是何人?

二月十三。

景然、张松一行人,在正式吊唁完曹操后,终于见到了曹丕——于三日前,已正式在邺城即位的魏帝。

这次和曹丕的对话,时间并不算长。

且因曹操刚去世,加上双方处于敌对关系,曹丕也没有设立大宴进行款待。

然于初次交锋中,景然代表刘釜,另以接受张松建议,还是直接表露曹魏当顺应大势,做以归降之意。

一离开邺城内的皇宫,回到驿舍,众人便被请到了景然舍内。

“诸君以为,魏帝可有降意?”

案几处,张松做沉吟之态,脑中闪过今日相召的一幕幕,他看了眼景然,没有率先开口。

景然不仅是刘釜妻兄那般简单,早些年,受刘釜所召,于郡县为官吏时,也表露了足够的治理能力,加上他才学出众,虽不像景丰那般优秀,但亦属独当一面,可堪大用之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