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二十二章 收尾(1 / 2)

加入书签

诸葛亮和仲长统陆续被请来的时候,刘釜已经让仆从准备好了茶水相候。

北方之战的开启,让处于后方的成都府衙,关乎前线军情处置安排调度诸事,从初期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停下来。

前线作战之胜负,事关天下局面,但同时,各地之民生,又事关当下稳定。

基于此问题,也就越加证明了刘釜在早数年,分设三司,即与军事、民治等诸事,暂时分开,各以委任安排的重要性。

这里面,诸葛亮担当的责任,更大一些,因之不仅要帮助刘釜处理军事,还要协调民事。仲长统则专事前线,以助刘釜处理军务。

将两人请来,刘釜正是想再度商议,于河南、幽冀,另有豫州前方战事的安排细则。

伴随着第一阶段的北方战事目标即将达成,一些针对性举措,必须到位,并给法正等人,于大方向上,更准确的指引。

在此方面,最需要的是理性,另有纵览全局的前瞻性。

四日后,经过成都幕僚的又一次细化秘议,刘釜正式向前线的法正、徐庶、吴懿等人,去信道明了对曹营的针对性举措,同时,向江东又去了另一封信。

这封信,给予之人,恰恰是继承孙策江东事业的孙权。

“刘季安如此灼灼逼人,许都一失,又有伏后携天子书指认,内忧外患下,朝廷越加艰难。

这一次雒阳,亦难保住,敢请教先生,刘季安的下一目标为何?

难道向只杀来邺城?还是想借此,将颍川与河南先连成一片?

此外,那孙仲谋时下虽得江东权势,又有众人支持,但江东受荆、交两地制约,又以刘季安势大,会不会暗投,而来犯徐、青?

此正以为吾所忧也!

可惜也不知父亲……是何具体态度!”

邺城的官舍内,曹丕这段时间因领邺城诸事,以做留守,时常居住在府衙边的官舍内,这次正是日沐后,单独唤来司马懿,咨询军务。

至于其父曹操,在雒阳遭围,便是荀攸于战前中箭受伤后,已然是二临河内前线,并令从兖州来的援军,打算将法正、吴懿等人马,以正面战之,解除雒阳之危。

可惜多方战事失利,又有地方动乱,让局面扑朔迷离,许多曹营内部人看去,也能注意到情形严峻。

作为魏王世子,现在已经有许多人支持的曹操继承人,于军政诸事方向,曹丕也是忧心不已。

司马懿这段时间,因对敌情之数次判断正确,地位不断涨高,更加曹丕信赖。其单独处事时,常召司马懿论之。

反倒是与其弟曹植走得近的杨修等人,大受之冷落。

被曹丕问起,司马懿跪坐于下首案几,屁股稍微往左移动了下。

时已经黄昏过后,从此处方向看去,正巧可以看到曹丕有些苍白的脸色。

不得不说,于处事方面,魏王世子曹丕,还真继承了魏王曹操的某些品质,比如大度开朗,凡事间,至少广纳良言。

考虑到前线营地内,关于曹操因战事变化,悲痛而多次昏厥,病痛有所加重的传闻,司马懿深觉他当日,主动同曹丕交好的正确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