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七十九章 司署(1 / 2)

加入书签

桃符悬挂于门庭,喜意浓浓。爆竹声响,从西到东,热烈沸腾。

岁除一过,标志着建安九年的离去,迎来了建安十年的正月。

回顾过去两载,曹操与孙策或忙外战,或以内部变革,铲除不稳定之因素,可是“热闹非凡”。

但以刘釜所领益、凉、荆、并数州之地,自八年夏日,各方战事停歇,到九年的深化革新,可谓是变化重重,权力架构了新一轮整合。

进而导致,地方政务权势更进一步收归州郡府寺,最终落到刘釜手中,另从早些年的蜀内军制改革出发,亦让凉、交、荆的地方军事权,收归于成都中央之所。

此中实际,也是刘釜在对含南中在内的益州,进行数年实际后,借个人名望与权力威慑下,对军政分离的一次极大尝试。

于侧望去,从凉州开始,到最后进行的荆州军政大权逐渐分裂,花费两年时间,当时相当急促,但于具体方面,结合地方实际,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整。但大局看去,却是成功的。

试想一下,若是他于各地,无亲信将领领大兵压制,以十来年的民心积累归附,尤其个人仁义深入基层,但在世家大族相抗下,断不敢如此“激进”的展开诸州大规模变革。

能行今日之事,旁观者看去,看似有些忐忑和不可思议,但只有紧随刘釜一路走来的邓贤、诸葛亮、郑度、张松等人才知道,此当为水到渠成之行。

益州牧刘釜,早表明了对大汉地方数百年积累问题的改革决心。这一次对诸州变革,带来的影响,绝不是偏于一隅,终将影响大汉天下。

结果来看,并州牧士燮、荆州牧刘琦、凉州牧马腾、代司隶校尉法正等州府、地方长官,于行政权上,大有收拢,地方主力军权,大大削弱。但在维护地方内部安稳方面,郡兵和乡卒,形成了新的军事体系,在地方叛乱时,可行灵活调度,也正是对于州牧等长官,于州兵统领权削弱后的一次补充。

州郡各地的监察,也在此次变化中,得到了完善,行以独立。

关于刘釜在归附的地方州郡事务上,所下之重手,诸葛亮、秦宓等核心人物,皆是赞叹其中魄力。

而以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之下,带来的是权力与官吏整合。在去岁冬时,成都增设了统管诸州的三司官署,内中除选任才能好公正之士外,并以各地增设分署,分拦事务。

三司署也成为了管理四州之地的实权之地,从职能上讲,已然对标曹操的丞相府。

缘何单独再立三司署?可不正是为将来的天下之局,而单独设立。以凭以前的将军府,已经很难完全处理诸州之事,三司署也算是因势而生。

以之特殊性,蜀内外众人,岂会看不出,能入三司署者,绝属于刘釜将来为政核心,便是以后能外放于地方,也将前途无量。

一时间,想方设法,欲要进入三司署为官吏者无数。其中主管各方面的官吏,最受人瞩目。

刘釜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任命,除了他主三司署,为三司令外,各要职依然处于空缺之内。倒是普通官吏,在之主导下,通过岁末宣布,已有人入驻办公。

且道一个总领全局的官署设立,除了前期准备,政务磨合需要的正是时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