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七十四章 谈和(1 / 2)

加入书签

开年后,荆州战事,还真如刘釜所料的大方向发展。

三月末时,江东决心议和。

直观上,孙策因扬州后方援助不足,加上南野交州军进军庐江,并直接危急了会稽等南侧诸地安全,不得不将兵力往回调动防御。

客观上,江东世家,自年初正月开始,对荆州战事,即出现了大量分歧……

诸多因素组合下,孙策派出了以吕蒙为首的谈判之人,往江陵,先是与阵前的诸葛亮等荆州统帅,谈论议和事宜,后在荆州军护送下,再往襄阳,径直拜访了荆州牧刘琦,把孙策亲笔信送予,与荆州官吏,又进行了一次唇枪舌战。

对于孙策提出来的议和内容,事实上,于吕蒙等江东来使,说明同日,就送往了成都。

荆州战事可以停,一年战事下,也到了必须停战的时候,但为了荆州未来几年乃至于十几年的整体利益,与江东区域划分、人员往来,经贸农事等多方面,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人以远虑,故所致远。

诸葛亮、徐庶、刘先、庞统、刘炤、甘宁等人,无不是深谋远虑之辈。刘釜心中自衬,他处于成都,也只是从纸面上,了解到其中一部分。实践检验事实下,处于荆州内的诸葛亮等人,看的会比自己还清楚。

于是,在回信之时,刘釜给了诸葛亮和荆州州府,极大的自主权,让之把持好原则性方向,于荆州尽量争利之外,确保好地方安全稳定。

凉、益、交诸州,从去岁夏,内部恢复稳定后,发展才是州郡府寺的工作重心。但对荆州的支援,于各地积蓄消耗甚大。

若非这几年来,数条贸易要道开垦,另有粮袋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去年直接或是间接参与的两场战事,只怕当下的蜀地,早就民不聊生。

也就在诸葛亮和刘炤,还有荆州牧刘琦,于短短两日内,先后将数封信件送来,由之阅览不久。

南阳持续了同样有一年多的战事,盖因汉中、关中,于武关方向支援,外有荆、扬议和消息传来,为防止援荆的益州军会趁势北上,对许都构成威胁,徐晃不得不送来停战协议,打算继续按照早数年的割据,同甘宁据守。实际上,依荀彧之策,停止正面战场消耗,转为加强南阳和颍川的防守而发力,符合许都朝廷的整体利益。

但在此之外,许都朝廷于正月,假借天子刘协命令,任命已经归于许都的刘表次子刘琮为荆州牧,属实有些恶心人。借此朝廷所任大义,根本上看去,是为曹操对荆州的战略重视,以及未来的人道部署。

在舅父甘宁,将徐晃罢战内容,也是之代表曹操和荀彧所念的信件送来后,刘釜将其中内容读罢,于两方罢战问题上,甚难以直接做出抉择,里面不仅涉及未来战略安排,还有多方利益纠葛。

遂于当日下午,叫来景顾、秦宓、杜琼等州府要员,一同商议。

三月过去,已是四月的成都,早显露出夏日炎热。

景顾等人到来时,刘釜正于舍内跪坐,右手轻敲案几,目含思绪。

听到一连串的脚步声,他才抬起头,脸带笑容,邀众人落座。

随之,刘釜收敛笑意,将甘宁送来的信件内容,简单叙述,沉思道:“徐公明,受许都命令,于前线,欲意停战,但不愿归还复阳、平氏。

此二地乃是襄阳北方屏障。

甘将军认之重要,当继续攻之。但以荆州州府,于此想打差异甚大,欲停战者众多,以当下荆州局面艰难,停战符合大多数人利益为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