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四十五章 邓芝(1 / 2)

加入书签

益州牧刘釜归乡,自是人走奔呼。

不论地方官吏和乡人之迎,就是丰安刘氏为乡人及到访宾客,准备的数百桌流水席,规模宏大。

又一次成为德阳本地,乃至相邻郡县,津津乐道之事。

刘氏于乡邻及宾客之宴,让丰安刘氏更以深入人心,只是其一。益州牧刘釜不以位尊,如过去一般,为乡邻慰问,并以乡田亲做劳作,更让之“亲民”作风远传,这是让人感叹之二。

乡人于之支持,更以凝聚。

而在老家停留四日,并以接待到访之人,于乡人之中走动后,刘氏也将原本于春时的祭祖,按照家族之商议,以刘釜归家,提前展开。

于国家而言,祭祀乃大事。

于家族而言,祭祀同样是大事。

《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

祭祀之重,可见一般。

“祀”与“祭”之间,又有严格之划分,天神以称祀,地以为祭,宗庙称为享。

在此其中,独天子以祭天神,诸侯大夫以祭山川,士庶之间,唯能祭祖先与灶神。

但不是每个季节都会进行大祭,礼法之间,尤其于国朝而言,有明确之规定。

以《礼记.卷十三》载:“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以《书》”《左传·襄公》言:“刑以秋冬”。

遂,世人以春主祭祀,秋主兵戎。

且祭祀,并不是礼仪形式那般简单。如大汉天子之祭祀,以凝聚国朝之力,大汉百姓之力。

而像丰安刘氏联合南阳刘氏之祭祖,自是刘釜借此加强家族凝聚力之法。

无论是丰安刘氏,还是南阳刘氏,两脉之间,同宗同源。像其中走出的族父刘升、刘曦,及族兄刘杉、刘炤、刘枫、刘荣等刘氏族人,皆为之安南中,安交州,安益州,并于蜀外声望扩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能成今日之事,来自家族之支持,非常重要。

刘釜想要实现野望,实现个中目标,现在、将来,以为刘氏之支持,依然是重中之重。

这里面,老家丰安,包括整个德阳县,同样是他之有利后盾。

十一月初二。

祭祖正式开始。

这次以刘釜归来为契机,考虑明岁初刘釜于州府事忙,遂以开始。

参与者,包括丰安刘氏子弟,另有南阳来人,共计上百人,以留守老宅的族叔刘煜主持。

相应礼仪,同刘釜当年参与的正月祭祖类似。

祭祖结束后,刘釜又于老宅停留两日,并于族人之间,亲切交谈,问询老幼,及同辈之人。

十一月初五,考虑到巴地之气候,以及长子刘祈年幼,刘釜让妻子处于老宅修养。

他本人则是骑马,于賨军护卫下,往安汉而去。

安汉县寺。

年过二十二的邓芝,以年轻之姿,即为一县县尉,放在普通人之中,自然卓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