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三十九章 出使(1 / 2)

加入书签

刘巴、李严,能名留史册,并于三国上为刘备大加重用,今又得诸葛亮举荐,无论其他,能力定然绝佳。

刘釜是以好奇,诸葛亮会为之推荐第三人会是谁。

观刘釜朗声问罢,认真倾听。

诸葛亮肃容,回道:“亮之荐三,乃是山阳人伊籍伊机伯。

机伯同刘荆州为同乡,才学通达。

少时,即来投效刘荆州,但因荆州之地方大族干涉,另有刘荆州未于之重视。

机伯是以同样郁郁不得志。

亮离开时,机伯正于隆中拜访水镜先生。

亮邀之于舍,其是以表露出入蜀投奔使君之意,令请照顾。”

伊籍!

刘釜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诸葛亮所推荐的刘巴、李严、伊籍,无不是三国时期,刘备之重臣,且同时编制了《蜀科》。

时下,刘备还未宣布归入刘表之下。这数人,亦未投入刘备帐下。但看诸葛亮与三人皆以相熟,今又荐之,可不正是天助?

有此三人,皆以为蜀外士,若是请来州府,以之声名,提拔用之,自能重建益州政治割据,助力治理。

同时,刘璋过去两年多,对益州本地士之打压,正是让益州士元气大伤。他今次接受地方推举,给了些甜头,今有诸葛亮之劝谏,入局者迷,也是时候适可而止。

心有定计,在诸葛亮话一落,刘釜即出言肯定道:“孔明荐之三人,我皆闻得大名,以为人杰!

但于之相请入蜀相助,可惜多处于蜀外,我想亲请,且不得离开。依孔明之见,谁能担当此人?”

诸葛亮聆听罢,为刘釜毫不犹豫接受他之推荐,是以欣慰,沉吟道:“亮以为,子敕可担当此任!”

诸葛亮这次推出之人,正是能言善辩的秦宓!

其话落,略一顿,补充道:“此外,明岁正旦大朝会,使君以领益州,而朝廷迟迟未许。

使君可借子敕出蜀之机会,于蜀外名士相请后,北上许都,以觐见天子,行以供奉,联系朝臣。

只要处理得当,曹操时下注意力全放于袁氏,定会允之。”

诸葛亮考虑的非常周到,刘釜自领益州牧是一回事,以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然,无论承不承认,许都朝廷,以为大汉之朝廷。得之直接任免,才能回归正统。

刘釜不断颔首,沉吟道:“以子敕前往,行此中事,以为佳妙!我即以孔明之言,并让之来年正旦于许都拜见天子!

还有一事,交州士公,以领交州牧,素与我交好,陈公,另有南海太守,能于荆、扬之地,进展顺利,以取大势,离不开士氏背后协助。

但于士公,士氏一日不归心,未以表明态度,相当于益州南门户,处于动荡之间。

孔明认为,我与士氏之关系,当如何处理,才能解此忧患?”

刘釜直接问出了他今次正想召诸葛亮,以做商议之事。

尽管因父桢之原因,士燮同他以叔侄友谊,私交不错,常有信来往,多以帮助。但士氏内部,态度模糊不清,与他结好时,又听许都之名,并与江东孙氏、荆州刘表皆有来往。显然是打算做个摇头草,于诸势力内周旋,获得最大利益。

这正不符合刘釜之利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