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三十七章 亮劝(1 / 2)

加入书签

适逢黄昏临近,日沐将至。

州府主舍内,诸葛亮为刘釜相召,忙让刚刚处理好的文书,交于记吏,其本人往主厅舍面见。

虽不知刘釜为何召见,但诸葛亮本人,于今日同仲长统相聊后,略有感思,也正想同刘釜回禀一些事情,正以涉及益州内部深层次之事,诚以为关乎刘釜大业之基!

其中之事,涉及甚广,甚至和刘釜意愿违背,诸葛亮足足考虑了一月多的时间。

授勋日前,他本想提及,但感觉时候不到。而于现在,已经不得不言。

方一入厅舍,即看到刘釜翻阅简牍,皱眉苦思之模样。

而在其之背后的书架上,摆满了需要处置之简牍,足见有诸葛亮来相助后,其之辛勤依然。

就是州府诸吏,每于此见之,莫不惭愧。

以益州牧刘釜为榜样,故在几月来,整个州府之内,众吏皆显现出奋发有为之态。

此中行为,只是榜样带头之作用!

且从厚厚的简牍看去,近些年来,从刘釜为安夷令开始,造纸术大有发展,纸张之使用,逐渐扩散到南中,蜀地,并往天下普及,因之书写携带相对方便,多于基层民间应用。

但纸张易受潮,字迹容易模糊,表面又不比锦帛光滑,加上往来已久之习惯,公文又以为正式,遂,竹简之书,依然是官寺中记录和传送的重要载体。

而于士人之间,更是热衷以锦帛传书。

“孔明来了!快快请坐!”

一见诸葛亮到达厅舍门口,正待轻敲门扉,刘釜抬头一看,脸上忧愁尽散,和颜悦色,伸出左手,迎道。

待诸葛亮坐于刘釜下首案几,其目光在刘釜左手畔处理完的文书上,略一停留。

正待出言时,即见刘釜放下了手中文牍,微微叹了口气:“这几日来,益州多地官吏调整,州府事务比战前多了一倍不止。

若非孔明相佐,为我分担大量文书。

只怕我就是夜以继日,单以睡在厅舍,也难以完成。”

诸葛亮身体微微前倾,回道:“此正是亮之责也!也多赖使君明察秋毫,唯才是举,以吏治为先,根除益州前番弊政。即是苦于一时,但以益州兴盛,以为正道。

而时下吏治整合,公布察看,正以合乎大众期许。”

这次吏治调整,以包括南中在内的一些官吏任免,刘釜也听过成都百姓的议论声。

像诸葛亮说的那样,因之让官寺公之于众,并以公布各地任上官吏经历,以为百姓监督。

即是此举,有别开新态之事,世人新颖之间,赞叹连连。

刘釜颔首道:“善!公理早上统计来之产量数据,孔明可曾看过?”

诸葛亮蹙眉而思,见刘釜目光正停留其脸上,即开口道:“亮已见过,同公理相言后,亮正想为使君汇报此事……”

刘釜眸光一动,仲长统本人,自南中跟随而来,对他理念深以为然,多是支持。

自入成都以来,为州府主簿,常于私下坦言,他于益州世家大族过于优待。而以今岁各地上传的粮食数据,很是说明一些问题。

同样地,诸葛亮尽管也是出身世家大族,但在为人处世上,以公事为先,豁达同以开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