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二十八章 八达(1 / 2)

加入书签

益州州府,次日清晨。

刘釜心境开阔,召来众吏,最终做出决策,是为于昨日州府之议以认同。

速使兵士将张富言之投降条件,于以讨论之版本,往南郑让人快马加鞭送去。

同时,为吴懿、法正、泠苞下达备战进军之令。

针对汉中太守张富打算投降之事,确如景文茵所料那般,甚为机密。

五日后,刘釜之亲笔信,另有益州州府之反馈条件,放到了张富案几上。

又通过和刘杉详谈,张富以阎圃为谋主,也同意刘釜之条件。

又三日,眼见汉中郡内,投于曹操呼声越来越高。

张富接受阎圃和刘杉的统一意见,打算于隔夜行事,并请白水一线的益州兵正式踏入。

为了此事之顺利,实际于过去数日内,张富以协助为名,已调集数位亲信将领,接替相应戍守之地。

南郑城之于守军守将,张富亦有小范围之调动,皆以阎圃操作,以防备投曹势力之反扑。

六月十六日。

月明星稀,暑气熬人。

南郑郡府内,谋士将领济济一堂。

汉中太守张富坐于上首,看着一位位部从到来,不时的微笑颔首。

于衣袍下,张富双手有些出汗。

这一次张富召集之人就比较多,含阎圃、杨起等郡府官吏,还有南郑、沔阳、成固临近防守诸地之将领。

除此外,尚留在南郑的刘釜主使刘杉,以及许都以曹操遣来的使者司马朗,皆在此。

后人皆言之“司马八达”,司马朗正是其一,字伯达,共计兄弟八人,因表字中皆含有一个“达”字,遂以称之。

其中,司马朗为司马防长子,另有兄弟司马懿(仲达),司马孚(叔达)等。

为家中长子,司马朗的身上的重担也就多些,他方弱冠时,恰逢董卓之乱,即听父司马防之命,携亲眷逃离董卓之所,而往黎阳避祸。

数年前即归于许都,前番为曹操辟为司空属官,为荀彧等人皆以赞之。

足可见司马朗,乃是真才实学之辈,亦属于远见之人。

当然,同司马朗相比,其弟司马懿名声更广,时下,年不过弱冠,但因聪慧通大略,博学多识,如名士崔琰、隐士胡昭皆以赞之。

这等名门士子,自该有更好前途,然司马懿胸怀谋略,有忧天下之心,是以不忿曹操把持朝廷之举。自前岁开始,于曹操多次征召授官之下,司马懿装病不就。

而今次,司马朗其人,正是得受曹操所托,来游说汉中,归于朝廷。

在南郑停留数日,司马朗是以暗暗心惊五斗米教于汉中之影响,同时,根据郡府打探之消息,自是知道汉中郡府内之矛盾,忧虑不已。以汉中太守张富迟迟未决,足见之并不愿意投降朝廷。

昨日间,南郑城内传闻,益州州府使臣将要离开之消息时,与同行的其他朝廷来人不同,司马朗并未高兴,以为汉中将与益州刘釜决裂,以靠向朝廷,却是心中越发警惕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