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一十章 入主(1 / 2)

加入书签

作为归降之部,以益州牧刘璋长子刘循为首,双手持有降书,庞羲、纪温、费观等一行四十多为州府重吏于后,面多带悲重。

至于成都城上之所有州兵也在同一刻放下武器,按照队列,从两侧城门退出,接受南中军检查收服。

于内部普通兵士,包括领兵之将而言,投降于蜀内名士、大名鼎鼎的安南将军刘釜,心中并无多少屈辱。

正如刘釜广而言之的那般,州兵,亦多是益州人,有种同为益州人的惺惺相惜。

抛开兵士身份,他们为益州牧相召,加入军中外,同样是儿子,父亲,丈夫。

近几年来,蜀郡、广汉、巴郡,这等于犍为郡相邻之所,最能感受到刘釜于犍为施加之仁志,若非不忍离乡,许多出身本地的兵士家庭,早已归顺。

此中之念想,于州兵之内,并非少数,尤以疾病防止对比,面对向刘釜投效者,更加入情入理,否则广汉、巴西多地也不会掀起义军,一路顺利,多有民众加入。

然,走在归降之属最前方的刘循,此时心情复杂无比,难以用语言形容。其父,其祖父于益州创办之基业,自即日起,于之亲自拱手相送,只怕将来,世人会言之“刘璋子循无能耳”。

他长长一叹,忍住回头的冲动,继续往南中军阵而去。

在南中军大阵之前,刘釜今日身穿袍铠于最前,后方则是泠苞、吴班等大将谋士分列左右。

看着州府众人,尤其不少熟人走来,即今日成功以和平方式,得取成都,刘釜心有千言万语,更多感激。

其中,南中军能在符节失利,破州兵之伏,以顺利得取广都等地,拿下今日之胜,处身于滇池的诸葛亮,无论是之在后方之粮草督运,亦或是人心安定,献言献策,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可惜今日参战之南中将领,含乡友之属皆在,以见证此中盛事,唯孔明不在身侧,这让刘釜在喜悦之外,有些伤感。

时成都已获,他将之目标,自要转移到蜀郡,广汉、巴郡多地建设之中,而为诸葛亮,其于南中时间虽短,但贤名能力尽显,焉能将之留于南中之所,自当迎来成都,以行大治!

还有南中妻子,刘釜有种迫切之意,将之接来,同他一同享受今日之胜利。

刘釜同于心中告诫,胜利是暂时的。想要赢得最终胜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比于大汉当下之诸地豪雄,如曹操、袁绍、刘备、孙策、刘表之属,刘釜很明白,自己最大的优势,正是对天下大势之熟知,对未来谋士名将之熟悉,以及跨越千年之见识阅历。

但随着他之成长,到达同刘表等一样之高度,治理一方。此中优势只能成为陪衬,以锦上添花。更为主要的,则是整体实力之增强,并借助时局发展夺得有利局面,如此才能在更大舞台上,发挥出全部能力,并以匡扶汉室,重振大汉江山!

刘釜亦非常明白,因之闯入,从数年前开始,有了越来越多之不确定性,比如孙策未死,于江东之地势力越加庞大,直接威胁到族兄刘荣所据之南海郡安危,又比如陈宫、高顺未有于吕布战死后身亡,时下正以投到他之帐下……

事之发展,并未绝对。有挑战,自有机遇。

好在刘釜于逐渐陌生的天下格局中,依然能够寻到熟悉轨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