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章 亮来(下)(1 / 2)

加入书签

时至次日清晨,薄雾散去,太阳初升。

一行传达刘釜命令之兵士,由资中前线离开,直达滇池。

……

益州郡,滇池。

暮春之时,农田间,仍可见农人忙碌。拓宽的道路之上,则见商贾背着货物通行,丝毫未见,犍为战事于此带来之影响。

祥和、安宁。

这也是诸葛亮踏入南中之所,尤以到达南中腹地的第一印象。

先前几日,由广郁至句町,因山势起伏、道路不便,人常以步行而入。但在温宛到律高之后,能见民夫开凿山石以修道路。至于胜休时,视野完全开阔起来,马车即能通行。

这于数年前的南中相比,完全不可想象。

用过路人传言的安南将军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以后南中之所,无论益州郡,如牂牁郡内之县地,已会以大道相连,并与交州相通。

诸葛亮与妻子黄月英携手同行,难免兴叹好友刘釜于南中所行事之目标宏大。

常人于一地之治,多看几年,或几十年。而刘釜是看后百年,千年。

沿途所见,南中之民,无论迁移汉人,蛮夷之众,为之称赞敬仰,不无道理。

这等魄力,这等责任感!

无人能及。

行途之内,诸葛亮亦多欣喜,因他发现,于南中治理中,常见他献之策。比如农事,比如商贾之道,比如屯田之法……

距滇池城尚有四十里,眼见日中,同行之护卫,邀请诸葛亮于道路旁的驿舍休息。

考虑今日行程中,妻子多有劳累,诸葛亮便是多有急迫,想入滇池看看,但亦允之。

搀扶着妻子走下马车,在驿舍内吃了午食,忽听外面有动静传来,诸葛亮忙起身去看。

少顷,那位一路护送,名叫李希的青年正巧到来,忙躬身通报道:

“先生,前方正是杜长史,刘太守,景从事,许郡丞等人,率众吏前来相迎!”

将军府长史杜微,益州郡太守刘升,从事中郎景耕,郡丞许汲……此中地方官吏,诸葛亮虽居于南中,但也常得刘釜书信见闻。

“亮何德何能,竟让刘府君等亲至!”诸葛亮感慨一声,给妻子说道一二,忙整理衣衫,走出驿舍。

方至驿舍大门外,在他视野内,一队队身穿袍铠,手持兵器之兵卒,正从远方走来。

前方有十多人骑马于前,整个行军之队内,无一喧哗,训练有素。

早在句町时,诸葛亮即见过正规南中军之军容,今再也见之,与他见过的荆州兵以对比,是以感叹刘釜帐下之卒,军势巍峨,声势浩荡。

看到前方马匹有人下马,诸葛亮当即上前相迎,如他先前之呢喃,以杜微,刘升等人前来相迎,实让之有些受宠若惊。以背后深究,他自晓刘釜虽不再滇池,但于之重视有加。

另一侧,刚刚从滇池郡城赶来的刘升等人,在看到驿舍门前的青年时,丝毫未有轻视。

面前之人,不仅是南阳青年名士,并得刘釜多次赞扬那么简单,而是在南中治理中,贡献诸多策略,以为出众之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