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六十五章 贺礼(1 / 2)

加入书签

诸葛亮的书舍,距离其之寝舍不过三十多步,此地环境显得很是幽静清凉。

深夏夜间,四处寂静,也仅剩稀稀落落的夏蝉唱鸣。

嘎吱一声,书舍房门打开,一股墨香味,迎面而来。

诸葛亮手持灯火迈了进去,能见舍内空间很大,摆满了密密麻麻的书籍,多以竹简为主,另有少量,以当下为安夷改进造纸术传开后,已经开始慢慢兴起的线状摘抄本。

诸葛亮小心护着灯火,将之放在案几上,然后望向案几前侧放着的木箱。

其实,书舍内的绝大部分书册,都是那个见过一面,一直与之有信件来往的友人刘釜相赠。

书籍资以高昂,但凭诸葛亮现在的经济条件,可是难以购买。而为士人而言,书籍更是生命中,最为宝贵之财富。

诸葛亮没有打开箱子,而是返回坐于案畔,手里拿着案几上的钥匙,望着前方的木箱,面带思衬。

他目中回忆起去岁正月时,刘釜于之秉烛相谈之情形。也是那一次,他完全的向一个相识不过数日之人,展现了个人抱负。

同样地,也是刘釜也向之道明了个人匡扶汉室、振兴大汉之志向。

其中,无不有看好其人,乐以资助,将来想邀之共辅大业之想法。

诸葛亮人虽有大志,但亦有自知之明。晓个人才能尽管出色,仍多寻师学艺,以充实个人。

二人皆心有灵犀,以为友人,未有强人所难,常以书信共勉,蜀地刘釜更为之多尊敬、请教、帮衬之意。

而诸葛亮也是乐于助之,但遇刘釜所问,倾尽才能,但有困惑者,以请教师友助之。

便于实践讨论间,其本人亦受益匪浅。

日久见人心。

一年半载,转眼即逝。

人常感念伯乐,但伯乐不常有!

刘釜于之相敬,于之危难相助,于之性情志向相志,以为挚友,以为伯乐尔。

此会是他之明主乎?

刘釜为汉之宗室,长沙定王之后。于近几岁来,大名传出蜀地,席卷天下。

当年初于乡地丰安时,以仁孝,德义才华,而远近闻名;葭萌关之战,其人爱兵如子,宽厚待人,至仁待士;至南中时,以为南中百姓安宁计,不顾艰难险阻,不惧益州牧之妒忌刁难而往;平南中之于乱时,刘釜结合实际,知人善任,非于短视,而以长视治之;便是当下传起,去岁冬末时,以为交州结好士氏,接纳流民,安顿百姓,今已迁移入蜀修养之部,亦为刘釜所遣……

二十多日前,袁曹白马之战打响,天子衣带诏同传往天下,为天子信任于诏之刘釜,为天子信任,忍辱负重亦是传遍士林。

加上刘釜早就向世人表露之匡汉之志,另有市井传颂,遂将之声望推向了新的高潮。

若非蜀地道路当下封闭,益州牧之于敌视,让往南中之路断绝,一时间不知会有多少豪杰,奔涌而至。即是如此,这段时间内,襄阳,南阳多地,亦见士子得晓交州之路通顺,尽管明白蜀道之难,亦不少投效者。

昔日仁义之刘备,以救徐州百姓,弄得不少士人投奔,也比不过此间!

便是白日,好友石韬和孟建,甚至于言之将来入蜀投效刘釜一事。

待问及诸葛亮时,其人未有直言,或有长思,但其实心中早有决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