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六十四章 慕名(1 / 2)

加入书签

给陈宫去了一封信后,刘釜给吕布旧部高顺同样去了一封信。

信中表示了对吕布妻眷的关怀,并出尽言语,赞扬了高顺的忠勇智谋,亦是表达了惜才之意。

“大汉天下,名将辈出,但釜独缺高君,以匡扶汉室也!”

三封书信依次放好,刘釜望着窗外幽沉之天色,有感而发,便觉如今日之大汉。

心中唏嘘没落时,暗自祈祷:今生为汉之宗室,或为天意,但若天地真有神明的话,愿高祖、世祖,及汉之诸帝在天有灵,助他早日荡平天下,重立汉廷千秋!

“季安,此为由南阳送来之信,信使送错了路,方才送来记室!吾方才正好路过,恰来见汝,国辅但觉重要,便让吾一同送来!”

脚步匆匆,刘釜转头望向敞开的门畔,发现敲门而入者,正是一月之前,他亲自任命的主簿、同出一门的杜琼。

杜琼学识渊博,平日与外人相见或沉默寡言,但自成都同来后,为刘釜所邀,处理军中杂事,从未差错,更受众人敬重。

可以说正好把自家同门师兄用到了点子上。

便在他当日同法正于南安相汇之时,同来任门师兄弟,各有重用。如略有耳聋的同门杜微,被之委以记室参军一职,主管各部送来之文书。同门高丘,亦是刚正不阿之辈,为他任命为主管全军纪律的外刺……

手下暂无兵士的泠苞,被之任命为军司马,这段时间,大雪封山大半月之久,几乎之前在成都商议的全部军事计划,皆被搁置。全军的问题,也从平叛,转到了吃住之上。在此危机之下,泠苞主动受命,一直负责开拓粮草之道,便以打通后勤,将武阳之粮草,顺利运到南安,及孟达现在率有三千人驻守、以防备僰(bo)人的重镇僰道。

至于法正,当下虽南安帮他总领一营事务,但实际上,因奋勇军与叛军作战尚未完全开启,大部人马且因大雪困于南安,而长史之暂为空缺的情况下,还兼顾着兵长史的相关身份。

长史,早设于秦。于将军之下,自是为兵长史。而今之于兵长史,即相当于刘釜的幕僚长,便是刘釜不再战前,情况危急之时,身为兵长史的法正,亦可直接领兵作战。

另有军中之如刺奸、兵曹椽、禁司、营事等诸多军中要职,皆有任免调整。

刘釜不以身份地位,亦不因是汉中降卒,还是前夷军有所区别,一视同仁,择优录之,便也使得全军上下,对他的安排心服口服。

看着杜琼脑袋上飘落的零散白雪,想到舍外之寒冷,另有近些时日出现的不少冻伤兵卒,刘釜边从杜琼手中接过书信,边有些忧心道:“天气日寒,待冬去春来,气温回暖,还有两月之久。两月之后,刘益州不再供给粮草,若是苦等,便会面临断粮之举。我奋勇军不战而败,此为我不愿见也!

马虎前次入山,也不知是否寻到湮石矿藏。”

湮石,即为煤。

汉书有载:豫章出石,可燃为薪。

这里的石,就是煤。

大汉而今所产之煤,如豫章、另有蜀中多地,大部分都是用来冶炼之用,亦有民间偷凿,用来做饭取暖。

而南安当下天之严寒,除了粮草运输之事,如其中的汉中人,水土不服,难以抵御南中严寒之事,便使不少人生病,乃至于有人身亡。

且出成都时,刘釜就有考虑,还专门让族兄刘杉,即刘氏亲眷专门寻买了不少草药,以做应对。奈何随着天气日寒,病者众多,隐隐有发展成为瘟疫之象。

因此,刘釜不得不扩充伤病营,以隔离照料伤员。想要伤病兵士尽快恢复,除了营养食物汤药外,最重要的便是取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