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零六章 卫亡(1 / 2)

加入书签

自赵楷率部至狭古道周边开始,他们的所有动作,便处于夷军斥候的监控之下。

为密林覆盖的高丘之内,郑度蹲在地上,于发现敌踪之后,即召来将领商议军情。

至于夷军的其他将士,此时正于身后的草丛间休息,也有人于此间隙,捡起地上圆石,打磨着兵器。这几日间,虽未同汉中军作战,但诸部兵士可是累的不行。一些体力稍弱者,自无暇收拾甲衣兵器,哈欠连天,靠着战友倒退就睡。

三日前,夷军兵分两路,大部兵士为高沛、马虎所率,沿小道、秘密潜往阆中,便由郑度亲率部属在山林中,和汉中军周旋。

但自当日获取刘釜的亲笔信后,郑度便知道己部的一千人,有了更重要的任务。待援军至,敌军逃窜时,防备逃窜之敌。

刘釜没有下达具体的指令,因为他相信郑度收到命令后,定然会布置的完美无缺。

智谋无双的郑度,也不辜负刘釜之意。

两日来,他将千人分做多部,分属不同任务。

其先是让部将从同往阆中的主道,放入汉中的粮草队伍,以便给汉中军送去一个错误的讯息,往阆中之道顺畅,是以诱敌。

若是葭萌关反击成功,溃败的汉中军慌不择路,大部分定会选择此道。

这种计划尚不保险,郑度又将斥候打探的其余通往阆中之小道,以木石阻塞,辅以小部人马就地埋伏,且于多地山林间,伪装成有大规模人马驻扎的痕迹。

此中行为,兵力多分散,难以对逃窜敌军形成有效打击。而实际上,自接到刘釜的军令后,郑度审时度势,即晓本部的缺点,便是人数。

遇之敌也,首当扬长避短,方可处于不败之地。

遂而,郑度很果决的将刘釜之军令,剖析为更详尽的方面,其部接下来的任务,不是要杀多少敌人,而是要尽可能拖延敌人之步伐,以便后续益州军至。

现在,一队汉中军仓皇赶到了狭古道,郑度便知道,如刘釜信中之言,益州援军已至,汉中张卫部由此大败。

是以当下,他趁着将部将召来的机会,另将前数日收到的刘釜信件之事道出。

本地夷军部将一听,无不对刘釜敬若神明。

或只有这位为安夷开创太平,为夷人谋得生存发展的智者,才能提前数日,即谋算到今日之事。

没有管手下夷军将领一个个激动的眼神,郑度直接说出了他接下来的安排。

“汉中军当先已然败退,吾等主要使命,便是尽力拖延,且不为之探得吾等实际情况。

乌索,汝再派斥候,让猿岭、支安山……此六地去命,按照吾先前之安排,若是敌军残部众多,切忌可直接交战,但记之逃窜路线,以被吾部援军追击。

李素,还有之前到来的汉中军,人虽只有一百,但行迹甚是可疑,内中或有大鱼上钩。

吾命汝亲率一部人马监视,若是可以,尽量赶在其余汉中残部到来前,将之闲心歼灭!

还有重尔……”

郑度身边留着的部将,都是夷军培养的嫡系部将,亦是为刘釜安排,打算日后挑大梁的人。

人皆不仅武艺可矣,平日还学习了夷军内部专门开设的军事理论课程,兵法自晓。

而郑度带兵,多是一个“稳”字,于之的安排后,众将稍一思衬,皆知此中深意,遂无人反对,以极快的效力执行。

待受到命令的部将离开,郑度望向身边仅存的百人,朗声道:“二三子,汉中军已败,正待撤离,吾等当趁今夜,再做最后一事,以便击退敌军。

二三子,可还能坚持的住?”

郑度的话一落,夷军兵士纷纷站起,精神振奋,拍着胸膛道:“吾等愿听军司马调遣!”

夷军兵士,不同于懒散无纪律的府兵,他们于安夷接受训练时,不但学习了许多军事技能,且能做到令行禁止。于吃苦耐劳方面,更是让人敬佩。

犹记当日,刘釜曾于安夷之地,于郑度、高沛放言道:公孙瓒有白马义从,曹孟德有虎豹骑……他刘季安收下的夷军,自要比此中强军更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