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十八章 内情(1 / 2)

加入书签

刘璋从案几上,拿出一卷简牍,递到刘釜手上,出言道:“三日前,天子派来使臣,命各地州牧,于明岁大朝会,务必要遣人入洛阳,朝觐之。

于此中人选,吾初时没有决定,不过府中幕僚举荐季安汝后,吾觉得汝乃最合适的人选。

首先,季安汝乃长沙定王之后,亦为汉室宗亲。

其次,汝之孝名、才能,亦于近些年名扬蜀外,如吾先前所言,当为吾益州年轻一代的佼佼者。

再者,季安汝虽年少,但处事稳重,就连吾儿对汝也是分外欣赏,更是对你推崇不已。

却不知,季安汝可愿意?”

刘釜心思百转,事已至此,唯有苦笑。

刘璋这是中意自己,不用猜也知道,此事刘循大抵暗地帮助多半。

就算他刘釜拒绝,刘璋手下就没有可用之人了?

自然不是。

设身处地想一下,作为益州之主,刘璋如此决断,其本身多也顶着下面官吏的压力。

另一方面,他若是拒绝刘璋的好意,那就是不知好歹,虽不会与之直接交恶,但只怕会与之心里埋下隔阂的种子。

如此的话,以后在州牧府好也好,亦或是其他地方,恐怕会艰难许多,对他成事没有好处。

而从刘璋本身的行为处事来看,不可否认的是,刘璋以之为使,出使汉廷,自是属于重视。

毕竟此行,事关重大。

过去几年,能为刘璋使,去见天子者,无不是益州重臣,刘璋亲信。

能为刘璋使,至少已经入了刘璋法眼,只待回来,于州牧府自会有更好的地位。

且来回大抵会耽搁一年半载,安夷之地,有郑度高沛等人管理,成都之所,亦有族兄刘杉等人照看,也不会出太大问题。

反而,此行出蜀,他说不定会结识另外的人脉……

刘釜略一沉吟,便一揖到地。

“劳使君认可,釜此往洛阳,自当尽力,定不负使君信任。”

刘釜的反应,在刘璋预料之中,他脸上笑容未减,双手将刘釜扶起,道:“季安此行事关重大,吾另有一些事要交代。”

……

半个时辰后,

刘釜心事重重的离开了州牧府。

在之走后,刘璋所在厅舍的舍内,另有一处暗门,暗门之内,走出了一名中年文士。

原来刘釜来时,刘璋正在和中年文士商讨着事项。

得闻刘釜到来,刘璋便让这位亲信幕僚入内舍暂坐,对于和刘釜的对话,他自没有什么隐瞒的。

前日,便是此人推荐刘釜代表他刘璋前往洛阳,朝见天子。而至昨天早上,回到府上,他与长子刘循说道此事,长子刘循竟也十分推崇。

本有犹豫的刘璋,便下定决心,后使人往刘釜所居之地通传。

“子敕,这便是汝推举的刘季安,汝觉得如何?”

中年文士,表字子敕,真实姓名便叫秦宓。

秦宓,广汉绵竹人也!

能言善辩,博学多识。

两年之前,刘璋初掌益州时,便为好友时任益州治中从事,兼任蜀郡太守的王商所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