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0章 番外1-房子的意义(1 / 2)

加入书签

2000年10月初,趁冬天还没有彻底来,华婕有许多事想做。

重生不仅要追求梦想,把上一世未尽的遗憾补全,也想吃的更好,穿的更好,住的更好……把生活经营好。

于是在学习和画画之余,她还做了些其他规划——

当做锻炼身体也好,工作和学习之外的休息调剂也好,总之全部兴致勃勃。

周五下午时,华婕见沈墨盯着她的速写本看,忍不住笑着调侃:

“我帮你画肖像,你周末到我家帮我干点活怎么样?”

“……”沈墨扫她一眼,没搭话。

华婕以为沈墨这算是拒绝了,却没想放学她背上书包准备走时,少年忽然大手捞住她书包,开口问她:

“几点?需要带什么?”

“?”华婕怔愣几秒才回味过来,这家伙说的是几节课之前她提到的去她家干活的事儿。

华婕怕他反悔,像害怕惊动小猫一样,多一句废话都没,直接回答道:

“早上8点半,包一天三顿饭!”

“嗯。”沈墨应一声,便松开她书包,大踏步离开了。

瞧那健步如飞的大长腿,看那宽阔的臂膀啊,再瞧瞧那正努力舒展的少年背脊……

一看就是个干活的料!

于是,揣着‘一个小姑娘能有什么正经活,肯定不累’的想法来到华婕家的沈墨,在就着小咸菜吃过她特制的水煎包和八宝粥后,便开始了一整天的搬砖工作——

贼累的那种。

和水泥,卷干草和水泥,把水泥调成故宫红色,然后是瓦匠干的糊墙工作;

彻底的清扫院子,把院子里所有东西挪出去,之后用水泥抹地后再搬小石头铺院子,用水泥把鹅卵石固定住,再劈木材,刷油漆,然后等天将黑油漆干掉时,再把木板码在院子地上,铺出一条曲折有趣的木板路。

再把放在院子里的东西全部搬回院子,狗窝,自行车等等东西有序的放置在重新布置好的院子里。

沈墨干的跟驴一样,累的要死。

每每想甩手不干时,华婕都会用一种‘这么点工作你不会就累了吧?’的不可思议的眼神望他。

搞的他骑虎难下,不知不觉就一路干到了底。

“……”当他搞的灰头土脸,累的浑身发酸,站在院门口停顿休息时,忍不住会望着那些砖、瓦、石头、水泥,陷入沉思:

我是谁?我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干嘛要遭这个罪?

到底是——为——什——么???

华婕也太适合当资本家了,不知不觉就把他剥削了个彻底。

丢下手里的铁锹,画个屁的肖像,他要回家。

前巷的孙大爷路过瞧见两个孩子在这儿上房揭瓦的折腾,忍不住问道:

“华婕,你爹妈呢?”

“他们今天都忙工作没在家。”华婕站起身,抹一把额角的汗,在额头留下一道泥灰,笑着回答。

“你们俩孩子在这儿作啥妖呢?”孙大爷皱眉看着房子被折腾的不像样子,好多杂物还在巷子里堆着,乱糟糟的。

等华婕她爹妈回来,还不得男女混合双打?

“……”沈墨眉头瞬间竖起。

不等华婕开口,他先不乐意了。

自己干这一大天的活,怎么落到别人嘴里就成了作妖了?

没看出来房子外墙糊的多好看吗?

巷子里虽然还有杂物,但看不到院子里变得多工整吗?

受不得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人如此口头糟蹋,他将铁锹往地上一顿,目光不善的凶煞煞朝孙大爷瞪去。

谁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最不能惹的就是十几岁的少年,凶,冲动,不可控。

孙大爷抿了抿唇,虽然很想再教育教育两个孩子,但抵不过沈墨的敌意,只得摇摇头走了。

原本要离开的沈墨也不提这茬了,转头盯向华婕:

“还愣着做什么?快干活。”

“哦。”华婕眉心舒展,挥舞起白刷子,瞬间回到自己的位置。

当沈墨将院子弄好,华婕也在红色的外院墙上刷上了白色的边框,退后一看,瞧着像个挪威森林边的精致木屋,雅致又风情。

拍拍手,沈墨退后几步,望着华婕和他的劳动成果,忍不住转头对她道:

“有点意思,这都是你设计的?”

“嗯。”华婕点头,那是当然,她这个当工头的不设计,难道等他设计?

这个团队就俩人,她当仁不让好吧。

“还挺像模像样。”沈墨伸手拍了拍房子门口竖着的一个世界路标,上面写着‘华、边、周…’等这一条巷子里住着的几家人的姓。

路标一竖,原本普普通通的小平房,也多了种奇妙的仪式感。

仿佛这里不仅仅是逼不得已的安身之所,而是精心建设的家园。

“……”沈墨抿唇体会这种被华婕布置和经营出的微妙氛围,再转头看身边站着的纤瘦少女时,多了丝欣赏。

她虽然没什么力气,学习方面的也并非天才,但却有种特别的机灵劲儿和聪敏。

尤其是她身体里释放出来的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不厌其烦、不辞辛苦细细经营身边一切的冲劲儿……

让他懒散又冷漠的血液都变得有些兴奋起来。

拍拍手,华婕脸上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容。

这如果让她干,得折腾半个月吧?

但是有沈墨这个劳动力在,速度真是大大的加快了,居然周六一天就搞定。

他可真是个称职的劳动力!

“晚上想吃什么?”华婕得意问。

“可以尽情点菜吗?”他横扫她。

“随你点。”她豪气道。

“波士顿龙虾,深海帝王蟹,熊掌,燕窝,佛跳墙,法式鹅肝。”他不客气道。

“说人话。”华婕。

“!”少年露出‘找揍?’的眼神。

“……还是我做什么你吃什么吧。”华婕率先迈步,走进院子。

沈墨抱着膀儿,在她身后悄悄扯唇,跟着她踏进院子。

两人一进屋,欢欢就是一个热情的飞扑——

不是扑华婕,而是直扑沈墨。

在叛变这件事上,欢欢毫无压力。

沈墨的怀抱明显更大,它躺起来更舒适,它们当狗的,最考虑实惠,谁的怀抱舒服就往谁怀里钻,狗之常情啊。

华婕悻悻收回已经敞开给欢欢,却被嫌弃的怀抱,从冰箱里捞出排骨、大骨棒、番茄和白菜、金针菇等食材,准备晚上炖个大骨锅。

沈墨坐在客厅一边撸狗一边看电视,不一会儿功夫狗子就翻出白肚皮,舒服的呼呼大睡了。

遥控器转了一大圈儿,实在没什么有趣的电视节目,他悄悄站起身,没有惊醒欢欢的情况下,走出客厅拐到厨房,正瞧见华婕准备剥蒜。

然后……不知怎么回事,几秒后,他就成了扒蒜小伙,坐在餐桌边,默默一颗一颗将蒜剥的溜光。

“……”沈墨。

为什么一到她家,他就会莫名其妙变成劳工?

这地方是有什么魔力吗?

剥完蒜,沈墨坐在餐桌边,随时等待下一个他可以帮忙的活,眼睛也没闲着,开始在四周打量。

当瞧见挂在华父卧室门背后的挂历时,他站起身凑近去看。

这个年代最流行的是人物挂历,港台美女关之琳、李嘉欣的挂历最为热卖。

华婕家挂着的,却是风景挂历。

碧绿的湖,霜染的雪山。

是西藏纳木错。

“漂亮吧?”华婕一边将焯猪肉煮出来的血沫子滤掉,一边问沈墨。

“嗯,纳木错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沈墨道。

“哇,你怎么连这都知道?那第一大湖是哪个啊?”华婕挑眉。

要说她是捧场王第二,那就没人敢称第一了。

“青海湖。”沈墨说罢,对上华婕亮晶晶的眼睛又有点不好意思。

总觉得被她这样一看,他正常跟她聊天仿佛都带了炫耀知识的意味,令人难为情。

好在华婕并没有继续夸赞他的博学,而是兴致勃勃道:

“以后我一定要去一次西藏,看看包揽各种风光的西藏到底有多美。

“听说那边要湖有湖,要草原有草原,要湿地有湿地,要冰川有冰川,要雪山有雪山,甚至还有雨林……”

她说着,眼神中透出向往。

“……”沈墨凝着她因为畅想未来而显得有些雾蒙蒙的眸子,手指轻抚着挂历上的纳木错,嘴唇抿成直线,静静的没有说话。

傍晚,周六还在外面奔波的人开始返家。

陪父亲在商场转了一整天买dvd的边鸿一拐到自家巷子前,就愣了下。

咦?

这是他们家巷子吗?

这个红色的漂亮房子是谁家啊?

不对吧?

他们那一排没有这样好看的房子啊。

边父推着自行车也怔了下,左右东张西望下,哪哪都觉得熟悉,可面前这个巷子,就是觉得不对劲。

比他记忆中家里的巷子更干净也更高端了,而且这个红漆描白边的房子……

父子俩左右转了转,才确定这巷子就是他们家!

把边的漂亮红房子毋庸置疑,自然是华婕家了。

凑近一望,才发现巷子口立着个世界路标,上面写着巷子号和这一列房子住家的姓氏。

第二个姓,赫然就是‘边’,是他们家!

“老华挺有情调啊!居然把房子漆的这么漂亮。”边父忍不住笑,绕着华婕家走了大半圈儿,忍不住啧啧。

真别说,整完之后还挺好看的。

“咱家也涂成这个色怎么样?”边父转头问边鸿。

“那明天我们问华叔换点涂料?”边鸿问。

“嗯,晚上把你妈刚灌好的血肠给华婕他们家拿一点,然后问问怎么弄的。”边父推着自行车,一边啧啧赞叹,一边路过华婕家门。

他们这些人没啥文化,房子怎么建的就怎么住着,只有越住越旧越脏乱越丑的,哪有越住越漂亮的。

老华可真有样儿。

回头要是他们这一排房子都弄成这样,那可跟中心区建的别墅差不多了,哈哈,回头要是想转卖,说不定不仅不会跌价,还能涨点呢。

“啧啧,可真漂亮。”嘴里念叨着,边父将自行车推进自家院子。

早上还没觉得怎么滴,现在再看自家院门和院子,可怎么看怎么丑了。

不行,一会儿就得去老华家看看,问问那个房子的颜色怎么调的……

老周接了周维补习归来,载着儿子前前后后绕了好几圈儿,跟遇到鬼打墙一样找不到家门。

最后推着摩托终于确定,那个红房子不是陌生人家,而是华婕家。

“嘿!这几条街几条巷的,就数他家房子漂亮!”老周嘶一声笑,掐着腰站在房子前,兴致勃勃的打量。

大家生活奔波全为鸡毛蒜皮的乱事儿,孩子考学、工作加薪、同事明争暗斗……如今家门口的这鲜亮变化,还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有趣又让人心情愉悦。

“你那记号笔给我用用。”老周转头对儿子道。

周维不明白自家爹要干啥,从书包里掏出自己的黑色记号笔递了过去。

老周走到世界路标前,手指停到排第三,特别没有排场的‘周’字边,然后拔掉记号笔笔帽,将‘周’字描边加粗。

停笔后,一排几个姓氏,就数‘周’字最威风了。

老周哈哈笑着将记号笔还给儿子,得意洋洋推着摩托回到自家门口,进院子时,对周维道:

“一会儿把家里刚炒好的榛子给华婕家送点,问问他们涂墙的红漆还有没有了。”

“……哦。”周维点点头,转头往华婕家房子望去,夜幕下的红色外墙竟有几分庄严之色,格外漂亮。

再回望自家灰突突的墙、生锈的门和乱糟糟的院子,华婕家……的确让人眼馋。

华兆元同志从火车上下乘,正好赶上下班时间,便骑着摩托,从铁路浴池接了媳妇回家。

“闺女一整天自己在家这么老实呢?”华父问道:“不知道好好学习没啊。”

“最近乖着呢,每天除了学习就是画画,偶尔还主动帮我做家务。前几天饭都是她自己做的,跟忽然长大了似的。”华母坐在摩托后面,欣慰道。

“是,越来越让人放心。养孩子还是比养狗好啊,智力无限上升,啥都能自己干。”华父由衷感慨道。

华母一锤头拳在华父腰眼子上,“拿你闺女跟狗比?你这个狗爹!”

“狗娘还学会锤人了?”华父心情不错,单独跟媳妇一块儿时,玩笑也开的飞起。

“呸!”华母呸罢,又忍不住笑。

“诶?光顾着跟你说话,好像开错地方了。”华父说着,开着摩托绕过前面的巷子,转回头后,又念叨:

“不对啊……这是哪儿?”

转了2圈儿后,他一脚撑地停下摩托,对华母道:

“我们家呢?你去看看那个巷子口的牌子上写的啥?”

华父站在路口,盯着这条巷子,哪哪都是他们家巷子,就他们家不是他们家。

华母跨腿下车,走到世界路标前,便瞧见上面写的几个字‘华,边’以及被描边标粗的‘周’……

再抬头看看边上的红房子,华母忽然笑起来,越笑越大声,越笑越停不下来。

华父盯着媳妇,终于疯了?

他也跨下摩托,走到路牌边,然后如出一辙的转头望向左手边的红色外墙。

“……”华父。

这难道是闺女搞的???

大变活房?

好一会儿,华母终于不笑了,她伸手摸摸路牌。

这东西一摆上,莫名有一种这一条巷子里的人,都是一家人的亲密感。

邻居们的联结,仿佛更紧密了,都住在这一溜儿,都记在牌子上。

谁一走一过,都知道这条巷子属于他们这些人家。

仿佛是一个‘此地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归属感。

走到墙边,轻轻一摸,上面还有潮气,外墙掺着干草抹的墙,并不很光滑,甚至还专门作出规律的粗糙感,但就是莫名觉得精致好看。

闺女从小学画画,画的怎么样不知道,墙倒居然糊的很好,这是手艺人的通用技能吗?

拉开院门,瞧见院子里重新布置过的地面,华父更加挑高眉头。

推着摩托进院子,抬头便见炊烟袅袅,屋子里暖光融融的照进院子,家的温馨扑面而来,心窝子里忽然就暖了。

将摩托靠着自行车挺好,华父转头与媳妇对视一眼,两人不自己含着笑意,拽门而入。

欢欢瞬间机警的从沙发上跳起来,才发现窝在帅哥怀里睡觉原来不过是个狗梦,睡前那个抱着它的帅哥早已经跑去厨房配小主人了。

它甩甩头,吭吭两声跳下沙发,扑到男主人和女主人身边摇尾求抱。

华父一把抱起欢欢,虎撸狗头后又将之放回地板。

拐进厨房便见华婕正往锅里填调料,另有一个少年蹲在地上,正往灶膛里放细木柴。

这一幕太过融洽,甚至让华父产生一种闯入别的新婚夫妇之家的迷幻感。

自己还在念书的小闺女,竟诡异的散发出种掌管厨房的主妇气势。

沈墨瞧见华父,僵了下,才假装自在的站起身道:“华叔叔。”

这时候的他,少了遮掩心事与情绪的淡漠,多了种置身别人家的拘谨,才更像一个十几岁的少年。

“沈墨啊,过来坐。

“华婕怎么让客人添柴干活呢。”

华父笑着寒暄,目光扫向华婕,绕一圈儿坐到餐桌边,待沈墨起身坐到他边上,他才开口道:

“房子是你们俩漆的?”

“嗯。”沈墨点了点头。

“活都是你干的吧,全是体力活,华婕哪有这个力气啊。”华父问。

“华婕也干了不少,我过来帮忙。”沈墨虽然表情还沉沉的,但一问一答,十分配合。

“吃饭了,爸你洗手了吗?”华婕拍拍巴掌招呼道。

华母洗好手出来,看了看华父和沈墨,将丈夫推去卫生间,自己转手去拿筷子碗。

沈墨想站起来帮忙打下手,又被华母按回座位。

于是,忙活一整天的人,在华父华母回来后,终于享受到了当客人的快乐。

番茄大骨,酸甜软糯,一大锅用铁盆盛好端上桌,配上几盘小菜,一桌人围吃,气氛十足。

尤其上手啃大骨,越吃越有胃口。

这种捧着大骨头专注啃,肥的瘦的一口撕下,吃到后面后面再啃筋吸髓,那才叫快活。

“这种就是要一家人一块儿吃才有味儿。”华父说着倒了小杯底一口白酒,抿着喝,明明没什么酒量,偏还要来点酒味儿给这顿大骨头助助兴。

“沈墨来点儿不?”华父问。

“你别教坏孩子。”华母制止。

“……”沈墨。

继续嗦骨髓。

瞧一眼面前摆着的骨头山,他莫名还有点羞赧。

好像这一大桌子人,就数他吃的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