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章 掉马啦呜呜…(1 / 2)

加入书签

10号清晨, 一位办公室女郎走出小院,穿着黑色的小皮鞋,推着自行车往巷子外走。

她将长发烫卷, 刘海和顶发吹的高高的,像带着一顶帽子,这是当下最时尚的发型。

车顶连着电线, 顺着交错在城市上空电线前进的电车公交行驶在马路上,无数自行车来来往往,并不算很多的小汽车行驶其间。

时尚女郎裹了裹身上的长大衣, 推着自行车到报摊前, 跟老板要了一份最新期的《视觉111》。

这时, 她的丈夫终于从巷子里跑出来, 瞧见他后,快走几步接过自行车。

男人将自行车骑上马路后, 女郎才跳上后座做好。

她一手扶着丈夫的腰, 待自行车行驶平稳了,这才低头看向左手卷着的《视觉111》。

才看一眼,封面上的时尚少女便吸引了她的目光。

漂亮的蝙蝠袖改良衬衫, 和长长的改良马面裙, 配上少女青春又俏皮的发型,有种奇特的时尚韵味。

而且在大家都穿毛衣配呢子裙和妮子背心的年代, 这样极具设计感的套装, 让才开始追求时尚没多久的首都女性们格外心动。

女郎迫不及待释放双手撕开《视觉111》的塑封, 快速掠过目录,直接翻到内页照片。

先不急着看文字, 而是一张一张仔细看起照片来。

内页中, 少女在衬衫外配了一件套头背心, 看起来就很暖和,非常适合这个季节。

裹着羽绒服仰头朝着镜头无忧无虑欢笑的照片,既有种邻家的亲和感,也透着混搭的慵懒自在。

不知是不是女孩儿的表情和姿态都自信而放松,照片里的这身衣裙被穿的那么好看。

到了单位,女郎将大衣脱了挂在木质衣挂上,转头立即跟同事问道:

“你们看没看今天发的《视觉111》?”

“还没来得及买呢,怎么了?”同事抬头问。

“我相中封面上的一套衣裳了,也不知道哪里能买,真好看。”女郎说着将挎包放在自己桌上,转头把《视觉111》递给同事。

随即,几个女郎立即凑到一起,聊起这身衣裙来。

“哎,我们这个年纪穿,能好看吗?”

“把背心换成红色的,衬衣换成白色的,你说会不会更适合我这个年纪的人穿?”

“哎,王姐,你可以给你闺女做一套啊。”

“呀,这女孩儿不是模特诶,是个天才少女,画画的。你看,这里有她的画的照片。”

“给我看看……”

一时间,讨论《视觉111》封面上天才少女的穿搭,和天才少女的成名之路,忽然成了女性们社交的主力话题。

谁要是没看过这本杂志最新一期,不知道什么叫马面裙,简直没法参与同事和朋友们的聊天。

连男人们为了中午吃食堂的时候能跟女同事们聊的来,都要到报摊上买一份《视觉111》,或者拿着封面假装要买的仔细瞧上一瞧。

许多人只知道旗袍、中山装,还真不知道更早汉服里有马面裙。

聊天时谁要是对历史衣着有点研究,简直能瞬间晋升为全桌人的偶像,侃侃而谈的介绍一番,装b效果满分。

一周后,裁缝们和成衣铺子,已经开始研究起马面裙的制作,虽然难以做出跟杂志上一模一样的裙子,许多裁缝也并不了解马面裙的构造,但只凭着照片上的褶皱模式,也能做个大概样子。

当第一批马面裙套装做成,成为第一个穿上上班或者上学的人,瞬间便会成为全单位、全学校的视线中心。

被别人围着问裙子哪里做的,多少钱做的……面子大大的有。

于是,很快呢子料的马面裙,加绒棉布马面裙等各种质地不同、款式相异的马面裙相继上市。

在大家都开始大受西方审美影响的当下,男人学着穿西装,女人学着穿高跟鞋小洋装的年代,《视觉111》中华婕的穿搭,率先在北京城掀起了一波改良马面裙的风潮。

不比洋装逊色,而且古典又个性,不同的颜色和搭配,都能变换不同的气质和风格。

买买买!

穿穿穿,人手一套!

这个过程中,裁缝、成衣铺子等等赶着时间出货的商家们,成为《视觉111》最强力的用户群体之一。

而且,许多商家抱着我多买几份,别的商家就买不到的心里,甚至一人包揽多份杂志。

那些有一些购买力的年轻女孩儿,和刚上班追求没的女性们,更是《视觉111》新一期的绝对拥趸。

半个月后,第一次有确切数据统计,《视觉111》编辑部开大会。

老板喜气洋洋宣布,这一期杂志销量已成为全年第一,几乎比销量最差月份的数据翻了一倍。

胡越拿奖金,王启拿奖金,整个编辑部一片喜气洋洋。

回到办公室,胡越将装了奖金的红包放在桌上,翻开了让自己获得荣誉的这一期杂志。

再看着华婕的照片,她仿佛已经成了他的朋友,也许是看照片看文字看了太多次,脑海中总是不断回想采访她时两人的对话。

少女的机灵有趣,少女的谈吐有物,少女的积极和快乐,以及她对梦想的那份爱与热情。

因为她而受勋,他对她的印象,也更好了呢。

明年,如果他还在这个位置,一定找她在做一期采访。

希望到时候,她不至于江郎才尽,而是天才经过一年的努力,更进一步,一飞冲天吧。

……

……

对于《视觉111》这一期杂志的内容,也有许多人表示了不怎么满意。

带着孩子们爬长城时,白清泉顶着风,不太高兴道:

“被杂志写的,就跟长的漂亮的人才有时尚嗅觉,才更有审美一样。

“怎么我们女的一红了,就跟美貌脱不了关系?

“难道我卖画还得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站在画展门口给大家看看,如果长的丑,就不买我的画?

“怎么写那些男艺术家的文章,就从来不对男人的长相品头论足一番呢?

“好好一个画坛新星,被写的像个小演员。

“这杂志的攥稿人,水平实在不行。”

“哎,你这可有点太苛责了吧,人家就是夸华婕又有才华有实力,还长相漂亮懂审美。”裘远又走了两步,掐腰站在原地,一边喘气儿一边回头劝白清泉。

“我也觉得有点问题,关于绘画的部分几乎没怎么写,反而是对华婕的衣着,对那身衣裳的设计理念,以及从小到大的人生故事,做了非常详细的赘述。

“关于她的获奖作品都没好好宣传宣传,我觉得这部分才更有可写性。”沈佳儒转头发表起自己的看法。

“那就是个杂志攥稿人,哪懂画啊?与其胡写一通,还不如就他们比较懂的东西发挥发挥呢。你们这也太严格了。”裘远锤了锤腰,继续往前走。

“这怎么就严格了呢。你说我们请他们过来写稿,结果光写华婕和她的天才故事了。清美双年展和年后开展的事儿,就放最后很随意的提了一嘴。”王建同样愤愤不平。

场地是学校花钱租的,活动是学校花钱搞的,请那些编辑、摄影师过来,水啊什么的都随便喝,又是接待又是服务的,最后就成了个不足一提的陪衬吗?

“……”裘远看看白清泉,再看看沈佳儒,又看看王建。

得,咱闭嘴。

一个个都挺有道理,都很不满,他实在是劝不动,也劝不过来。

反正他觉得挺好的,听说《视觉111》刚上市就很热卖。

嗯,华婕越红越好,回头他买的华婕画的油画《故’宫一角》,准蹭蹭升值。

再等个几年,华婕最红的时候,再把画一卖。

完美。

……

……

沈墨并没有第一时间看到《视觉111》杂志,欣赏到小土豆的最新美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