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赤焰军(1 / 2)

加入书签

简述

书中所载赤焰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大梁国最精锐的部队,常年驻扎北境威慑大渝。赤焰冤案之前曾被大规模裁撤,只余七万。尽管如此,赤焰军将个个骁勇,仍是大梁境内首屈一指的雄师。赤焰军因此遭到梁帝萧选的忌惮,以及当时屈居林燮之下的谢玉的嫉妒,悬镜司首尊夏江因与祁王结怨而意欲铲除,祸根由此埋下。

成军

巡防营统领林燮因扶持有功,梁帝萧选拜大将军,授金印,用兵之权仅在君皇一人之下。帝特许组建新军,交由燮全权指挥,并可自封大将(萧选后来曾说“朕派去的人他一概旁置”)。成军后,御赐军名“赤焰”,另赐“赤焰军旗”为全军大纛;士卒银甲红袍,项间配银色火纹勋章,腕间配有赤焰手环(上面刻有每个赤焰军人的名字,若是日后战死疆场,可以凭此辨认骸骨,表示对阵亡将士的尊敬)。以其军士之精干、装备之优良、供给之充足、将帅之惯战、君臣之信任,成为萧选登基后最为依仗的军队,并常年派驻守御北境。

发展

皇子景禹,梁帝长子,天赋异禀,胸怀天下。生母宸妃月瑶,大将军燮之妹也,为梁帝所钟爱。及冠,入朝辅政。期年,政绩斐然,加封亲王,封号曰“祁”,朝野上下尽称贤(林殊曾说“祁王勤德贤能之名,皆是靠他的政绩得来的”)。祁王慧眼,识人断物无有不准,又因与燮为舅甥至亲,常不避嫌疑荐贤才入军;更以其辅政亲王之尊,推动军制改革——军功定爵、裁汰世卿。在林燮的大力支持下赤焰军率先推行,由此军力大盛。(原著最终章有言“赤焰旧将所代表的是祁王时代的兵制和用将方针,要搁在平时,高阶武臣们一定会想方设法阻碍这些人地位的提升”可得,赤焰军编制注有祁王的心血,并已触及到世袭军侯的利益。)

大将聂锋,一代名将,疾风之名,威震沙场。行军极速,出其不意,以最短的时间发动最凌厉的攻势,故名“疾风”。少帅林殊年少时,常常与之比试箭法。然不仅如此,聂锋亦是能够独当一面的统帅,是故十三年后林殊得以将北燕防务完全信赖聂锋,而聂锋亦没有辱没赤焰威名,三战力挫北燕五万铁骑,力保北境不失。其妻亦非凡俗,乃悬镜司首尊夏江高徒,京中的高阶掌镜使,可秉承密旨独立办案,其雷霆手段胜过须眉(十二年后曾以两个月的时间彻查滨州侵地案)。

大梁第一高手蒙挚,武功承自少林,曾入军服役一年,后转调禁军,逐渐擢升为一品将军兼禁军统领。在军中的一场演武中,虽非优胜者,但得祁王看重其潜质并着意栽培。曾参与葫芦谷之战,因年轻时冲动冒进险些落进敌方陷阱,后被祁王三道亲笔金令勒住马缰,这才守住了葫芦谷(原著第十九章蒙挚回忆)。于赤焰军期间曾教导过少帅的骑射,是为林殊的发蒙师傅。

少帅林殊者,主帅林燮与妻晋阳长公主独子。因出身尊贵性情飞扬,然绝顶聪颖、文武双全,风头之劲遍地王孙的帝都金陵亦无人能及。十三岁入赤焰,沙场之上薄甲银枪、奇兵绝谋、纵横往来、未尝一败(靖王萧景琰的评价)。十六岁,因战功显赫拜“骁骑将军”(电视剧54集中的林氏宗祠中有出现林殊牌位),并破格准其独领一营为全军精锐,谓之“赤羽”;并设副将两人,其一名卫峥。自此以后大小数战,赤羽营兵锋所向尽皆披靡,北境强敌皆闻风丧胆。

军师聂真,本属兵部文官,体质柔弱,为同僚所轻忽。后祁王拣拔荐入赤焰,帅考察其能,以其善谋为燮所重。聂真初至,以其体弱为林殊所戏,遭父帅以军纪重责。后数战,屡出奇谋,大败强敌,自少帅而下无人不服。此后随军出征,位列军师,军中敬称“赤焰智魂”。

皇子景琰,梁帝七子,性格坚韧,待人赤诚。生母静嫔,林燮义妹,精通医术,以其与宸妃情同姐妹,故景琰自幼受教于皇长兄,其治国方略、为人风骨皆承自祁王,亦因此得以常年出入赤焰军营。于军中深受男儿铁血之熏陶,比之其余诸皇子气象大是不同。期间,与少帅林殊性情相投,并结为挚友,多次共赴沙场、生死与共。年十七,授郡王衔,获准开府;后常领命或于各地练兵、或督查换防,不复随赤焰远征。

辉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