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五十二章 茶糕熊孩子(1 / 2)

加入书签

花林烟草,细雨微风,这是江南的春天,阳光清新、温暖,照的人浑身舒泰。

春天是明朗的,碧空如洗,万里无云,鸟语花香,蝴蝶成双成对地在花间飞舞。

看到路边低矮的土墙支出来的那几棵杏花树枝,上官姗姗心念一动,唱道:“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

唱罢,上官姗姗一脸痞样地拿扇子去挑黎洛棠的下巴。

黎洛棠拂开她的扇子,横了她一眼,配合地唱道:“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上官姗姗笑,唱道:“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

“谁唤起?窗外晓莺啼。”黎洛棠再次被迫接唱。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金陵花酒一时别。”

“原词是洛阳。”黎洛棠纠正她。

“俗话说的,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我们在金陵,就该唱金陵。”上官姗姗挑眉,“接吧,美人儿。”

黎洛棠轻啐了她一口,唱道:“暮春也,闲煞旧蜂蝶。”她也改了两个字。

上官姗姗眸光微闪,“顾大人,我和一一谁唱的好听啊?”

不等顾霆晅回答,上官姗姗又道:“问你也是白问,你肯定说一一唱的好。”

顾霆晅耳根泛红,“各有特色。”

这是句实话,上官姗姗用的是她真声,略低沉,吐字清晰,劲实干净。

黎洛棠的声音甜亮,似翠鸟弹水,又如黄莺吟鸣,同样独具风韵。

上官姗姗又问端木霖,“端木公子,觉得呢?”

端木霖笑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明白了,还是一一唱的好。”上官姗姗叹气,“我就不该多问。”

“你唱的最好。”黎洛棠笑道。

上官姗姗眉开眼笑,“我听一一的。”

清凉山,山不高,但就像刘禹锡在《陋室铭》里所写的那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孔明曾经观察金陵形势,作出了“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评语,蹲踞江岸的老虎的就是指清凉山。

山脚下的空地上,已有不少人席地而坐,谈笑风生,还有人的拿出风筝在那放。

“哎哟,忘记买风筝。”上官姗姗遗憾地道。

“想放风筝容易啊,你重金跟他们买就行了。”黎洛棠建议道。

上官姗姗撇撇嘴,道:“算了吧,有钱,我宁愿拿去买吃的。”

四人并没有留在山下,而是往山上去。

上山的路有好几条,上官姗姗挑了西侧的那条路,“我们去看看扫叶楼。”

扫叶楼是龚半千晚年定居之所,因曾自画着僧服,作扫落叶关,因而将所居取名扫叶楼。

龚半千曾自评:清凉山上有台,亦名清凉台。

登台而观,大江横于前,钟阜枕于后,左有莫愁,勺水如镜,右有狮岭,撮土若眉。余家即在此台之下

四人的脚程很快,不多时,就远远的看到了掩映在绿树间的小楼。

时过境迁,扫叶楼早已不是龚家的了,也不知落在何人之手,被改成了一间茶馆。

“走了这么远的路,我们进去喝杯茶歇歇脚。”上官姗姗拾阶而上。

进了茶馆,发现茶馆布置非常雅致,左边墙悬挂着两幅字画。

一幅画中桌上摆着一壶清茶,旁边散落了几个新鲜的果实,后面摆放着兰花,明月映衬着婆娑的竹影,整个画显得十分的静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