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三十八章荠菜土鸡片?枫桥镇(1 / 2)

加入书签

罗汉堂中,供奉着五百尊用香樟木雕成的镀金罗汉,也就是释迹牟尼的五百弟子。

“贤弟,你说为什么同为佛祖的弟子,有的成了佛,有的成了菩萨,有的却只能做罗汉呢?”上官姗姗问道。

原因黎洛棠知道,可她却不想正儿八经地回答,“嫡传弟子成佛,亲传弟子成菩萨,入室弟子做罗汉。”

上官姗姗哈哈笑了两声,“有道理。”

从罗汉堂出来,大雄宝殿仍然有许多人,两人也不想去挤,如是去看那“夜半钟声”的大钟。

寒山寺的钟声历来被诗人们题咏,至于为何寺院的钟声敲一百零八响?

佛教典仪百丈清规里规定的,规定来源于:觉醒百八烦恼之迷梦。

两个对佛经禅理,一知半解的人,来寺庙,就是走马观花,不会深究。

寒山寺除了大钟,碑刻亦同样闻名于世,最著名当推《枫桥夜泊》的诗碑。

看了诗碑,黎洛棠惊愕的发现,记忆里的《枫桥夜泊》的次句,是“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碑上却是:江村渔火对愁眠。

黎洛棠扶额叹气,年代久远,诗碑或毁于战乱,或漫漶于荒草瓦砾之间,诗句传承,就模糊了。

“怎么了?”上官姗姗不解地看向她,“这诗碑刻得不好吗?”

“刻得很好,古朴重拙,气质闲雅中透着潇洒风流,实乃佳作也。”黎洛棠赞道。

“呀!”上官姗姗瞪大眼盯着黎洛棠。

“怎么了?”黎洛棠不解。

“想看看你眼睛和我有什么不同。”上官姗姗一本正经地道。

“什么呀?”黎洛棠还是不明白。

“这诗碑,古朴重拙,我瞧出来了,可气质闲雅,还潇洒风流,没瞧出来。”

“意会呀。”黎洛棠嗔怪地斜了她一眼。

“知了,知了。”上官姗姗嘿嘿笑了几声。

“仲春无蝉,怎听知了叫呢?”黎洛棠故意去看旁边的树。

“早蝉声,入闲人耳。”上官姗姗挤眉弄眼。

“蝉噪扰人烦,拿网捕蝉去。”黎洛棠挑眉道。

“哎呀呀,手下留情。”

两人边嘻笑斗嘴,边去看墙上寒山、拾得的石刻像。

石碑上方刻有诗篇:我若欢颜少烦恼,世间烦恼变欢颜。为人烦恼终于济,大道还生欢喜间。国能欢喜君臣合,欢喜庭中父子联。手足多欢荆树茂,夫妻能喜琴瑟贤。主宾何在堪无喜,上下情欢分愈严。

这首诗整篇都在劝人变烦恼为欢喜,黎洛棠非常赞同,“人生在世,就该开开心心过日子。”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来,就像她,一觉睡醒,成婴儿了。

虽然在这里日子过得很好,可她还是会想起现代,会想起十米跳台。

上官姗姗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说了句,“其实做和尚挺好的,可扬名立万,流芳百世。”

黎洛棠幽幽地说道:“僧人要戒荤腥。”

上官姗姗和她一样,无肉不欢,一餐两餐不见荤腥还能忍,长期吃素……

呵呵,上官姗姗绝对会玩,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把戏。

在碑廊斜对面是弘法堂,里面供奉着玄奘,右侧是鉴真,左侧空海。

弘法,狭窄的讲就是指僧人内修外弘之法,泛指与宗教有关的传播、推广。

玄奘是往西天取经,并翻译了大量的佛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