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火羽随笔——一点对于温度的思考(1 / 2)

加入书签

在常规,即符合大部分存在所知所见的情况下,无论环境的温度多么低,生物都都脱离不了‘热形态生存’的生存方式。

对于‘热形态生存’,这是一个概念性的词汇。指生物在生命活动中所依靠的能量为热能。

植物依靠阳光光合作用。动物进食,在体内通过化合反应转换产生热量,从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即使其中的过程以atp-adp的反应公式来进行,但实际上热能在其中依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毕竟热能也是分为有用热能和无用热能的。

其中无用热能指生命活动中过度生产,无法被有效利用所以排出的热能。

而有用热能,则指参与生命活动进程的那部分热能。

比如最容易想到的,也最方便理解的——维持生物的体温。

只要是生命活动,就都离不开这个范畴。

哪怕是冷血动物,也会为了维持体温而晒太阳,否则身体就会冻硬。

所以仅从这一角度来讲,热能对于生物而言,利大于害。

这也是为什么,在报到中沸腾的温泉内可以有小鱼生存,甚至火山岩浆附近微生物可以密集繁殖。

因为在那种地方,生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那些热量来生存。

所以在此或许可以大胆的设想一下,即使是不存在超凡世界的太阳上,也依旧存在着生命,这种生命拥有极强的高温耐受能力,可以在太阳上吸收太阳的温度而生存。

这并非不可能。

但如果将这一概念反过来,换成极端低温气候,就会出现另一个结果。

常规范围内的温度的正负没有太大差别,情况的结果也基本类似。

而在超出这个常态温度的范围后,发展就会逐渐开始失去同步。

在高温情况下,即使再高温的环境,只要有生物能够耐受这种高温,理论上就有依靠高温所带来的热能生存的可能。

但在低温环境下,作为‘热形态生存’的生物,即使这个生物拥有耐受极寒的能力,但却没有从极度的寒冷中提取出热能的能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