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润色重思几千回,惟有真心长不改(1 / 2)

加入书签

今日码完字,又重新翻了一遍三国,当然不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而是陈寿的三国志。读到诸侯讨董一事,突然觉得有些话想和各位做个说明。

第一、正史中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中记载:当时讨董的诸镇有十一家,分别是:

中平六年十二月:曹操

初平元年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

而后汉书卷七十四上袁绍刘表列传及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孙破虏讨逆传中分别又多出来了一个广陵太守张超和长沙太守孙坚。共计十三镇诸侯,并非演义中的十八镇诸侯。

其实,当时公孙瓒正与北方游牧民族激战幽州,孔融也初至北海不久青州黄巾猖獗,马腾和董卓又同为西凉军阀,陶谦好似念及与董卓的同袍之请,所以四人均为参与到伐董大业中。

但本书仍然按照三国演义采用十八诸侯讨董,只是根据历史实际和剧情需要,去了孔融、陶谦和马腾,而新增了李旻、王黎以及丁原。

当然,按照正史矫诏的也并非曹操,而是桥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