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四十六章 木偶记(1 / 2)

加入书签

戏台的幕后,少年持着线板,随着手指灵巧地律动,提线的人偶活灵活现。

那精致的人偶在他的牵引下,活灵活现,真像是豆蔻年华里的无瑕少女。

“好一个文章魁首读书客。骨秀神清少年郎。莫非我前生欠下了他的相思债。见了他意乱心慌爱欲狂。”

少年的唱腔婉转细腻,是极为动听的,但少了一丝韵味。

“停停停!”

老人连忙叫停。

“师父,怎么了?”

少年润了润嗓子,原本轻柔细腻的声音又变得低沉雄浑。

“苍云,你在牵丝这一块,做的还可以,但唱腔还是有问题啊。”

“师父,我也很想唱好,但我就是不明白,那种少女情窦初开的感觉。”

苍云摸了摸头,性子单纯憨厚的他,未经人事,在男女之事上还尚未开窍。

“傻小子,等你遇到了喜欢的姑娘,就知道了。”

老师父戴上了老花镜,拿起刻刀开始雕刻人偶,嘴里念念有词。

“希望这不是你的劫。”

苍云看着手中提线的人偶,若有所思。

“喜欢的人吗?”

……

“小姐,你从学校回来了。”

梳着麻花辫的丫头笑着上前,扶着清秀的少女从轿车上下来。

“对啊,好不容易才有次假呢。”

少女的长发扎成了两股,垂到了胸前,白色衬衣配上浅蓝色的尼龙裙,清纯修美,很有大家闺秀的气质。

在那个吃饱肚子都不容易的年代,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衣着,能直观地反应出她的家庭状况。

“小芬,最近城里有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快带我去看看。”

伍晴挽着侍女的胳膊,带着些许少女心性,依然像儿时那般亲密无间。

“小姐,城隍庙附近有一家木偶戏,新来的戏班子唱得可好了,你要不要去看看?”

小芬笑吟吟地道。

“嗯,好!”

伍晴不假思索地点了点头,挽着小芬的胳膊就往着城隍庙跑去。

至于父母对她说的,回家后先报声平安的事,已经被她抛在了脑后。

来看木偶戏的人很多,里里外外围了三圈,小芬挽着伍晴的胳膊,顺着拥挤的人潮往里面挤。

“让一下,让一下!”

小芬的声音娇俏动听,洋溢着热情。

“不好意思,打扰到你们了。”

伍晴略显羞怯,对沿途撞到的人群不停地致歉。

优美的唱腔伴随着紧促的鼓锣声响起,迎来一阵叫好声。

那是有名的戏剧《金鳞记》,又名《追鱼》。

故事讲述的是书生张珍与金丞相之女牡丹指腹为亲,不幸亲亡家败,只好前往金府投条。

岳父借口“金家三代不招白衣女婿”,命于碧波、潭畔草庐中攻读。张珍每于夜阑人静,在潭边自叹心事。

碧波潭鲤鱼精,为感张珍朝夕顾盼之情,于夜间变作牡丹小姐模样,去书房慰藉相思。

一日,金丞相偕夫人、小姐游园赏梅,直至月出东方,樵楼二更。张珍闯入园内去赴鲤鱼之约,正巧相遇牡丹小姐,才欲倾叙,小姐惊怒,并一口咬定张珍是贼。

丞相大怒,将张珍逐岀府外。鲤鱼见张珍受屈,忙赶至街坊;向他解释这场误会,并与张珍同返故里,途中又被丞相双双捉回。

由此真假牡丹,难以辨认。金丞相请来包公断案,龟精亦因受鲤鱼相求,变作假包公往金府一同问案。经过曲折复杂的审问后,真包公明知真牡丹嫌贫爱富,假牡丹义重情深,因不愿拆散这对美好姻眷,辞退不问。

金丞相无法,又请张天师捉拿妖精,龟精又化作假张天师,众水族也化作五鬼,大闹天师府,放了鲤鱼与张珍。

张天师无奈,请来天兵天将,追拿鲤鱼。正值天兵天将追急、罗网重重的千钧一发之际,幸喜观音相助。

鲤鱼不愿随观音往南海修炼成仙,宁可丢弃千年道行,忍痛剥下金鳞三片,坠落红尘,与张珍同甘共苦。

伍晴对传统戏剧文化知之甚少,觉得《金鳞记》倒也新鲜,便兴致盎然。

木偶戏舞台具有传统的殿阁建筑风格,木雕金饰,组合灵活,空间自由,典雅玲珑,堪称工艺绝品。

这场戏的帷幕是暗蓝色,舞台被布置成了月下的池塘。

池中有荷叶,有鲤鱼,宛如生动的画卷。

伍晴见了,好看的眉眼弯成了两弯月牙。

“先只说岳家高谊深千丈~有谁知相府人情纸一张。她金家三代不招白衣婿,我张珍何时得中状元郎。”

布衣书生的人偶在透明的丝线牵引下宛如活物,在那婉转悠长的唱腔演绎下,爱而不得的惆怅,还有对自身当前现状的不公,表现得淋漓尽致。

听者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张珍的感伤。

幕布后的苍云惊鸿一瞥,见到了人群中那笑靥如花的少女,就像触电一样,一种从未有过的悸动涌上心头。

“只听得一声声鲤鱼跃浪,月影儿散作了万点银光。”

“鲤鱼呀,我在书房叹寂寞。你在水府可凄凉。将此情问鲤坊,波荡漾月昏黄。空惹下这满腹惆怅,咫尺间谁与我互诉衷肠。”

他全身心地投入了戏剧之中,似陷入疯魔。

“好一个文章魁首读书客。骨秀神清少年郎。莫非我前生欠下了他的相思债。见了他意乱心慌爱欲狂。”

恍惚之间,他突然懂得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那种在茫茫人海中第一眼看见她,就怦然心动的感觉,就和鲤鱼见到张珍时一样。

磨练多年的技艺水到渠成地突破,最后欠缺的一丝韵味终于得以圆满。

台下再次响起叫好声,呼声高过一潮又一潮。

伍晴略带羞怯地笑着,没有吝惜自己的掌声。

她从人海中来,哪里都发着光。

……

“师父,今天有个姑娘来听我唱戏,生得很是漂亮,就像仙子一样。”

苍云拎着线板,看着牡丹人偶的脸谱,像丢了魂。

老人雕着柳木,手中的刻刀停了一瞬,叹了叹气,头也不抬地道。

“那个姑娘啊,伍家老爷的独女,宝贝得不得了,还是先进的知识分子。”

该来的劫终归是躲不过。

“伍家啊。”

苍云叹了叹气,眼眸黯淡了下去。

这种大户人家的女孩子,看一眼都是奢望。

往后的时间里,伍晴经常来这个地方听戏。

有《桃花扇》,有《霸王别姬》,也有《梁祝》。

每次看着她站在人群中,他就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只是远远地看一眼,也好。

尽管她从未见过他的模样。

那块隔在两人之间的幕布就像一道天堑,清晰地告诉着苍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暑去寒来,年复一年,伍晴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上门求亲的人踏破门槛,但伍老爷子对自己闺女可是宝贝得不得了,硬是不舍得嫁出去。

“过两天,伍家老爷给她女儿办生日,我们戏班受邀去演出,你好好准备一下吧。”

老人看着苍云手中的木雕,犹豫了一会儿,欲言又止。

他只是微微叹息一声,便佝偻着背离开了。

“生日吗?真好,从小到大,我还没过过生日呢。”

苍云轻轻笑了笑,轻轻抚摸着木偶的脸颊。

那张脸,隐约有伍晴的影子。

他是孤儿,从小就被师父收养。

师父始终秉承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想法,花大气力送他去私塾读书,不想让他跟着自己走唱戏的路子。

却不曾想,苍云不是读书的料,但天生就适合吃唱戏这碗饭。

两天后,伍晴十八岁的生日。

伍家的宅邸门庭若市,前来捧场的人络绎不绝。

苍云站在人群中,看着那出落得很是动人的大家闺秀,情不自禁地低下头。

直到小芬挽着伍晴的胳膊从他的身旁经过时,他才抬起头匆匆一瞥。

她真的很漂亮,唇似涂了丹脂,眉间点了一粒朱砂,洋气的碎花白裙如清纯的茉莉。

这是她离他最近的一次,他想要张嘴说些什么,但不知有什么话讲。

在人情世故上,他是个略显木讷的小伙子。

人情世故不比牵丝木偶戏,没有话本里的故事那么动人,也没有戏曲那般婉转动听。

所以,他只是看着她的背影,渐行渐远。

舞台布置得很快,这是给伍家老爷准备的,容不得半点马虎。

道具全部是连夜赶工制作的,苍云也为这一刻准备了很久。

他表演的,依旧是《金鳞记》。

“正好是鸳鸯双宿碧波静,明月儿印花影上了东墙,踏青苔湿了凌波袜,学一个巫山神女会襄王。”

这是鲤鱼在夜深人静之时,悄悄来到了张珍书房的一幕。

“只见他伏案上,卧书房。头倦抬,眼懒张。好一个文章魁首读书客。骨秀神清少年郎。莫非我前生欠下了他的相思债。见了他意乱心慌爱欲狂。”

苍云隔着幕布,看着那端坐在席位上,巧笑嫣然的伍晴,思之如狂。

戏班的表演很是成功,伍家老爷很是满意,给了一笔不菲的赏钱。

苍云回去之后,脑海中一直回想着伍晴的样子。

往后的日子,伍晴出现得少了,苍云一边唱戏,一边在人海中寻觅她的身影。

“劝你最好还是死了心吧!伍家老爷野心可不小,他是要把她的小姐,嫁给军阀的。”

师父恨恨地说道,一把夺过他雕刻的木偶,扔到了地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