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6章(1 / 2)

加入书签

洪水摧毁的不止是房屋,田地,还有人健康的身体。

岷江是益州,江阳和沈黎最重要的一条江。

洪水来临,三座城池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益州离得最近,损失最惨重,江阳离得最远,损失的小一些。

益州被洪水冲垮了房屋,无家可归的百姓在临时安置所里住不下之后,顾容与决定将他们往受灾比较轻的城池转移。

但是每一座城池一共就那么大,可以容纳的人口也就那么多。

来几十个一百个,还能承担,一旦人数多了,其他两座城市也承担不起。

只有边关的这三座城池是顾容与管辖的,他只能将百姓安排在这三座城池里。

至于其他城池,顾容与不是没写信寻求过帮助,但是大家都知道洪灾过后伴随的一系列问题,出于稳妥,和对城中百姓安危的考虑,他们拒绝接受这三座城池的百姓。

顾容与对他们并没有怨恨,他知道,其实越靠近边关的城池,越没有多少资源,如果自己把百姓分担出去,对他们来说也有一定的压力,所以他尽可能的将三座城池的百姓都安置好。

如果益州的百姓满了,就往其他两座城池里面迁移,每一座城池都有临时的安置所,安置所里配备的东西非常的舒适,尽量让他们不要有自己被怠慢的错觉。

失去自己的家园和田地,就已经够让人绝望的了,如果在躲避灾难的时候,还要惶恐不安的担心自己衣不蔽体,无处可居,吃不饱饭,那岂不是人间惨剧?

但是安置所被设置的比较舒适而且安全,就需要浪费大量的银子,顾容与已经尽可能的将这里打造到最好。

然而受灾的百姓越来越多,哪怕他想做到,让每一个百姓都住的舒适,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梵镜言就负责百姓的安置,并且检查他们的身体健康。

她要防止有人因为逐渐拥挤的环境而产生不平衡的心理,从而闹事进行发泄。

而且受灾的百姓多了,大家都挤在一起,哪怕可以吃饱穿暖,连番惊吓之中也是会有人生病的,风邪入体最是难治,尤其是在这种暴雨阴天的情况下,梵镜言和顾容与曾经清点过三座城池里边的草药,情况并不乐观,如果一旦风寒大规模爆发,根本就无力支撑。

全城的大夫都被征调过来,不断的在城里巡逻,一旦发现有生病的人,立刻就近诊治。

但是生病的人太多了,就连一直在前线救助百姓,抵抗洪水的军官和士兵,也有很多都已经累倒了,这些人都需要吃药。一个两个还好,人数一多,城中的草药就快见底了。

曾经梵镜言和顾容与,最大的希望就是朝廷可以出人出钱赈灾。

边关的百姓也是南晋的百姓,都是天正帝的子民,生活在天正帝的统治之下,他们都认为哪怕天正帝再过分,也应该会给顾容与一些人和钱,让他帮助百姓渡过难关。

但是从天正帝能把顾容与扔到益州的做法来看,他本身也不是一个有长远眼光并且心胸宽大的人,所以顾容与和梵镜言当初也做好了朝廷会分文不给的准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