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8章 试探(1 / 2)

加入书签

镐京,王宫,御书房。

李浩南听姬诵背诵完《六韬》中的文韬部分,这才抬头看向大门旁的一个侍者。

“大王派你来的?”

那个侍者急忙走进来,恭敬地说道:“大王请太师和太子去寝宫共进晚餐。”

李浩南看向窗外,看到夕阳西下,便对姬诵说道:“时候不早了,下课。”

姬诵收拾好书桌,跟在李浩南身后,随着那个侍者一同来到姬发的寝宫。

李浩南走进寝宫,看到姜子牙与周公旦,还有姬诵的生母邑姜也在。

姬诵先是给各位长辈行礼,随后被姬发挥手招到床前。

时间一晃,又是快十天过去了,姬发的病情时好时坏,但总的趋势还是奔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李浩南明白姬发的病情,姬发自己也明白。

人之将死,格外恋亲。

姬发每日傍晚,都要派人请李浩南到寝宫用餐,每次都有王后邑姜一同作陪。

李浩南知道,姬发让邑姜露面,这种行为在这个时代,被称为“通家之好”。

说白了,就是不拿自己当外人。

李浩南熟不拘礼,与姬发等人一一打过招呼,直接坐到周公旦身边。

他才坐下,就听姬发问道:“诵儿,今天又跟着师父学会什么新本事了?”

姬诵道:“师父先是给我讲了三子,又让我背诵《六韬》中的文韬。”

周公旦不解问道:“何为三子?”

姬诵答道:“三子,指的是枪杆子、笔杆子与钱袋子。师父说,作为一名君王,一定要能够熟练掌握三子的力量。三子当中又以枪杆子最为重要,只有枪杆子里面才能出王权。”

枪杆子里面出王权。

姬发、周公与姜子牙都是心有感触。

姬发又问道;“笔杆子又是什么意思?”

“师父说,笔杆子指的是掌控民心的能力。得民心者得天下,君王与百姓之间,是舟与水之间的关系。百姓是水,君王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王这条舟,要想在水面上行的稳,一定要学会安抚百姓之心。”

周公旦问道:“如何安抚百姓之心?”

姬诵道:“师父说,要想安抚百姓,就要有钱袋子。钱袋子指的是经世济民之道,身为君王,必须要懂经世济民之道,必须要懂得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百姓安居乐业,才会归心。”

姬发听过姬诵的解释,兴奋说道;“王太师这个三子之说,真是总结的好,言简意赅。不过九个字,就将治国理政的要义说的明明白白,真大才也。”

周公旦说道:“好一个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师之语,真是精辟。”

姜子牙见姬诵对答如流,也是心中高兴,接着问道:“关于三子,太师还与你讲过些什么?”

“师父说,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所以他先让我学习如何使用枪杆子,让我学习兵法与韬略,让我做万人敌。其他的可以先放一放,以后再学。”姬诵说道。

姬发三人又问了几个问题,姬诵都是对答如流。

这时,宫中御膳房送来晚膳,姬发三人才停止询问。

姬诵从李浩南这学来的一番话,将姬发等人哄得无比欣慰,连连夸赞李浩南教学有方。

姬发心情大好,感觉身上也不那么沉重了,饭也多吃了半碗。

晚宴过后,李浩南告辞出来,回到他在王宫里的住处。

细想之前的情形,李浩南心中暗笑。

姬发三人明着在考校姬诵,实际也是在间接考校自己。

姬诵对答如流,等同于自己对答如流。

幸好自己已经调整策略,准备专心培养姬诵,将他培养成一代雄主,将来好去借他的手殴打佛门,是以教授姬诵的全是干货,完全能承受的住姬发为首的三个人精的考验。

不过话说回来,和这些人打交道,还真是心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