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八十六章:家庭地位(1 / 2)

加入书签

“咳咳,送厂的话就算了,我意思是我们可以进行合作。”

听到王正德开口就打算把自己公司旗下的电子厂送给自己,苏炎差点一口气没上来,这就有点离谱了他苏火火像是那种吃软饭的人吗?

“合作搞那个什么p3?”

王正德听到苏炎的话后忍不住摇了摇头,随后开口和苏炎解释道,“我们旗下的几家电子厂都是做的是代工,但是这块的利润虽然有,但是不大。曾经我们集团也有意向从代工向自主研发转型,但是根据我们的市场调研的结果显示电子产品以我们国内目前的技术水平生产的产品很难跟日本,韩国那边的电子产品竞争,除非”

说道除非的时候,王正德停了下来。

“除非什么?”

听到王正德的话,苏远程有些好奇的问道。

“除非国家出政策扶持,或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进行开发。”

苏炎开口替王正德说道,而王正德听到苏炎的话也是点了点头赞同了苏炎的说法。

对于搞研发几乎是国内无论是实体工业还是软件工业都不愿意去做的原因就在于,搞研发实在是有点吃力不讨好了,一款产品如果完全走自主研发道路的话,从提案到理论再到制作都需要花费企业漫长的时间,以及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这对于很多的企业来说完全不符合他们的盈利需求的,而且自主研发需要承担的风险也是相当巨大的,一旦在你的产品研发出来之前,市场上就已经有了同类型的产品甚至比你的产品更加的先进好用,那么就意味着你之前投入的无数财力,物力,人力甚至花费的漫长时间全部都打水漂了。

所以对于国内的大部分企业采用的基本都是拿来主义,只要能够赚钱我们有没有能力生产出机器又有什么关系。

这到最后也就导致了恶性循环,一旦西方国家再次发起封-锁的话,可以说国内大部分的企业都会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就拿医药行业来说,世界上的头部创新药制药领域基本被欧美垄断,这些企业中大部分来及美国,其余的则分别来自英法德日以及瑞典,而国内能够和上述企业能够和上面几家企业过两招,也仅仅只是过两招的也就恒瑞以及复星等一两个。

国内医药研发投入最大的恒瑞医药,在18年的营收是170亿人民币,而日本第一的三共制药,世界排名都在二十名上下勉强算是准一线制药企业,在18年第一季度的营收为202亿美元。更不用说其他诸如辉瑞,拜耳,默沙东,强生等一线制药企业了。

而在国内的一些老牌药企,仗着有政策扶持,依靠着低质量的仿制药,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甚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在网上进行炒作,歪曲专家的意思来倾销自己的产品,把药品完成了金融产品。

而与之相反的则是一些创新药企,靠着不断融资,投入研发,亏损,继续融资,利用资本的力量以及智力密集,手里握着几个热门靶点的产品,硬生生的在国际一线药企眼皮底下抢到了肉,实现了弯道超车。

所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的话,根本没有人会去搞什么研发创新,当然有国企背景的企业除外,毕竟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带着任务进行研发的。

“市场不大并不是用户没有需求,而可能是产品做得不够好,或者说是产品的价格还不够便宜。当然,p3格式确实有损音质,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他基本上是听不出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