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章 咸阳泣血,冒顿奔逃(1 / 2)

加入书签

郭傀的悲呼自然不可能传到天上,而如今安坐于咸阳城中的胡亥,却是身心舒畅到了极点。

同样身心舒畅的,除了胡亥之外,还有朝廷上上下下的大臣们,便是往日里显得清冷的咸阳城,似乎都回到了十年前始皇帝在位,大秦正盛之时。

城外北坂,逆贼“韩成”、“魏咎”,按照“惯例”,坐在毫无遮拦的大车之中,而在车前,则是衣衫蔽屡,如丧考妣的“大臣”,如今这“亡国”君臣,便已被压倒了咸阳城下。

站在城门之外,已经有些老迈的李斯,眼前不由的有些恍惚,紧接着陷入沉沉的追忆,这样的盛景,十年之前每当灭国之战结束之后,便都会上演一次。

“这大秦,终究是没有倒下,老夫日后赴了黄泉,再见陛下,也总归是少了些罪孽!”

恭敬之中恰到好处的露出隐隐的忧愁之色,赵高缓缓的走入了咸阳内宫。

“夫子!你来的正好,朕正准备着人去宣召你,如今章邯大胜,山东贼寇为之一清,若他真正能够铲平陈涉吴广,那朕是否也应该为他准备封侯之事了?”

而在听见胡亥这般说法,赵高脸上的忧愁之色,却变得更加明显了一些。

“嗯?夫子?发生了何事?难道章邯大胜,你不高兴?”

“不!上将军大胜,逆贼伏诛,臣自然心中欢喜,只是……只是……”

“只是如何?夫子,你倒是说啊!”

眼见自己一向“信重”“亲近”的赵高言语之间吞吞吐吐,胡亥除却好奇之外,心中也是有些急了。

“唉!陛下……陛下请看此物……”

恰到好处的长叹一声,赵高的“演技”便连始皇帝都能瞒过,二世皇帝又如何能够看出他的虚实。

于是伸手接过一片书帛,定睛看过之后,脸上原本浓浓的喜色,转眼之间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则是浓浓的惊骇与不信。

“夫子……这不可能!这绝不可能,这说不通啊!”

“唉!老臣也不愿相信,可……可这书帛,却是自三川郡而来啊!”

“夫子,这没有道理啊!李斯父子,虽然是故楚之人,但他们的根却已经在大秦了,他们怎么可能和山东那些盗贼乱臣勾结合谋,欲要乱大秦江山?

跟着盗贼一起乱天下,岂不正是乱自己定下的秦法与秦制么?这没有道理啊!

更况且,那李由不是也死在了陈涉吴广的刀下了么?”

胡亥只是年少糊涂,到底并非痴傻,稍稍一想,便明白这书帛之中,记载的李由与山东盗匪勾结之事,有着极大的蹊跷之处。

然而赵高既然敢如此明目张胆的递上书帛,自然心中早有对策,只见这“寺人”先低低叹息一声,旋即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戏份做足,直把胡亥看的心急如焚,于是这才再次摆出一副“不忍告知”的模样,伸手入怀,又拿出了一封画着血押的“供函”。

“陛下,若非有人证招供,老臣也是断然不能相信,丞相父子,居然有这般滔天的阴谋啊!”

“什么?这供词之中说,李斯父子暗中资敌,为的就是让天下大乱,民怨沸腾,而后想要借势将所有的罪责全部退给朕?

后再逼朕退位,拥立公子将闾为新的二世皇帝?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简直胆大包天,枉朕如此信重李斯,他却也在暗地里想着如何谋害朕!气煞我也!老匹夫!罪当凌迟!”

如今认证物证俱在,便是胡亥觉得不可思议,但却也不由得他不信了,于是再发了好大一通脾气之后,这才再次扭头,看着表面上“战战兢兢”内心却早已经笑开了花的赵高问道,“夫子,为今之计,如之奈何?”

这话正是赵高想要听到的,他是多想当场便告诉胡亥,将李斯直接处死就行了。

可如今山东乱象到底还未全然平复,还需要依靠章邯与他的刑徒军,若是贸然处置了李斯,赵高也怕一项与李斯亲近的章邯狗急跳墙。

如今的朝廷,可不是曾经的朝廷了,始皇帝的余威,如今恐怕也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够记得了。

“陛下!依老臣所见,不如暂时将丞相软禁在府中,好生看管,也算是给他一个自辨的机会,再者上将军与他亲厚,若是消息传出,恐怕会寒了将士们的心。”

“夫子,你实在是太过仁厚了!”

听见这话,胡亥却是异常坚决的摇了摇头,自打登基以来,他对李斯,便只有不得已的利用与忌惮,而从无一丝信任与亲近,是以如今可以光明正大的对李斯动手,他的手段,甚至比赵高还要爆裂许多。

“传朕旨意,将罪臣李斯压入咸阳诏狱,李氏族人,囚于府中,待到一切真相查明,在做发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