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9章 变(1 / 2)

加入书签

产业集群对行业的好处显而易见,前提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其他客观因素也不拖后腿。

放在眼下运力紧张的时代,产业集群反倒成了行业的掣肘。

浦东这一片已经聚集了不少服装厂,规模大的也有,但更多的还是几台缝纫机,十几个工人的小厂子。

类似这种小厂子,投入成本少,抗风险能力也差,尤其是服装行业区域性的产能过剩,大伙都或多或少的积压了不少货,年初的卖方市场已经逐步向买方市场倾斜。

以前对顾客多爱答不理,现在顾客就有多么让人高攀不起。

面对困境,没有个抻头的人出来组织大家共同渡过难关,就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大伙的法门也只有一个,压价,简单粗暴。

差不多的一件衬衫,你卖三块五,我就敢卖三块二,你卖三块二,我就敢卖三块。

甚至这种风气一盛行,被急红了眼的工厂主已经顾不得考虑是不是赔本赚吆喝了,能卖出去回笼资金,哪怕是赔本也比没有进项的强。

尤其是对本钱小,体量不足的工厂主来说,根本没有观望一段时间的资格。

大伙都晓得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用不了多长时间会有所缓解,但谁又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能熬过这段时间。

也有人想过停工止损,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赔本经营。

但工人要赚钱吃饭养家,停工了工人赚不到工资自然会跑路,再开工哪那么容易招到熟练工人。

王卫红说,“大伙现在都等着风向一变,内销转出口,赚不赚得到外汇另说,先把厂子盘活。”

“难!这次洽谈倒不会出什么意外,但贸易红利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周扬知道大部分人都想偏了,开放贸易固然开了出口的门路,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出口资质。

王卫红说,“还好我没有牵着个头,这些天有不少同行到我这探过口风,他们都晓得我有董老板的门路。”

周扬想了想,也知道王爱红肯定是动了心,有人找上门,说明承认他在行业内的地位,这种荣誉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拒绝的。

“有搞头就搞吧,就怕吃力不讨好。”

“你放心,我心里有数,也没急着答应,还是准备观望一段时间再说。”

葛树莲解下围裙,冲几个男人喊道,“要开饭了,去洗洗手吧。”

洗完手出来的时候,葛树莲已经坐在桌子上等着了,保姆一个人拿碗筷上菜,她也没有要帮忙的意思。

在她的观念里,开了那么高的工资,图的就是省心安逸,所以能不动手的事,都任由对方去做,生怕钱花的不值。

饭菜上得了,正要动筷的时候,房门开了,一个明媚的身影闪进来,脸上的笑意戛然而止。

周扬顺着动静望过去,也愣住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