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七十四章 不存在的函数构建法(1 / 2)

加入书签

学术界好多人都在讨论三维震颤波形图。

有不少数学研究者,都在论证塑造三维震颤波形图的过程,还有几个团队宣布要用计算机去验证结果。

等等。

三维震颤波形图的论文发表,在数学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可实际上,对赵奕的生活基本没有影响,因为他周围的人都只是关心一下,根本没人真正去讨论。

这确实让人有点郁闷。

当获得一个成就以后,周围都没有人理解,好在还有个许超能说几句,但许超更关心赵氏筛选法的售卖情况,再其次也是关心机器人程序进展,每天都闷在工作室里,不断地修改着代码包,还顺便利用三维震颤波形图,做一种特别的加密程序。

直白的说就是

关心钱!

许超关心的还有另外一件事。

赵奕才推开房门就听到许超问道,“赵奕啊,你说的那个旁边楼的阿姨,是不是又黑又胖,梳着个大辫子,走路还一颤一颤的那个?”

赵奕仔细想了一下,犹豫着小心问道,“漂亮吗?”

许超直接黑了脸,咬牙切齿的说道,“她今天拉住我,非要让我去她家吃饭,吓了我一大跳。”

赵奕听的眼前一亮,心里少有的八卦之火都燃烧起来,“那你去了吗?感受怎么样?阿姨是不是特别热情?”

“确实很热情!”

许超深吸一口气,拳头都攥了起来,好像是要揍人,“我还以为我赶紧说我喜欢比我年纪小的,直接就要走开,当时好几个人在旁边”

“”

赵奕张大了嘴都愣住了,想想那个场景笑都有些憋不住。

“后来我才知道,那阿姨是要给我介绍女、朋、友!”许超想起白天发生的事情,都有点不敢出门了。

“噗嗤”

赵奕终于没有憋住,他赶紧解释道,“其实我上次就是这个意思,也许是你误会了,你想想,是不是?”

许超一句话都不说,只是看着赵奕 眼神里写着你就是故意的。

“超哥!哈哈!消消气!”

赵奕赶紧说好话 “没关系,大家都知道是误会 别太在意就行了 那阿姨多热情啊,你这么一说 没准她就心动”

“咳咳,是你介绍个漂亮的女朋友 我觉得你可以考虑一下”

“吧啦吧啦”

赵奕连续的说着 终于转移了许超的注意力,女朋友这个东西,对长期单身的他来说,确实是很有吸引力的 但许超还是坚决表示 自己不需要别人介绍,感情的事情就要自己来。

“自己来?”

赵奕撇着嘴催了一下程序包、算法包的工作,“超哥,咱们要加快进度了,过两天硬件寄来了 最好能赶在五月份,全部装配好 到时候,我们要去一趟燕华大学。”

这是商量好的。

等程序包、算法包全部制作完成 后续还有一系列的程序完善工作,许超一个人就做不完了 就干脆就分工一部分给智能与自动化实验室。

机器人购物系统的测试地点也会有智能与自动化实验室参与 就可以找公司谈其中的技术转让部分了。

赵奕还是很看重这个项目。

因为 钱。

虽然他暂时不缺钱,但手里的钱肯定是越多越好,首都房价贵、物价贵,生活非常不容易。

有了钱什么都好办。

与此同时。

“三维震颤波形图”的影响力依旧在发酵。

赵奕在学校的教室里,接受了南江电视台的采访,采访记者依旧是刘慧敏。

刘慧敏希望赵奕简单解释一下,“三维震颤波形图”具体是什么,以及他的研究思路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很容易。

赵奕很专业的解释了一下,“无规律三维震颤波形图,听起来好像是很复杂,实际上,你可以理解为函数的三维解析图。”

“震颤、波形,都是三维图像的描述,无规律则是说函数无限延展,无法找到特定的规律。”

“这就像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区别。无限不循环,就是找不到小数值的规律,延伸到的无法计算的位数后,就不知道具体数值是多少。

“无规律三维震颤波形图也类似,就是说三维震颤波形图没有规律,延伸到无法计算的位置时,也不知道具体数值对应是多少。”

“它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固定平面位置,波峰和波谷的解都是素数。”

“但这是暂时无法证明的,因为她是对黎曼猜想的拓展,如果黎曼猜想是正确的,那么三维震颤波形图也是正确的。”

“至于具体的意义,其实网上说的有很多了,还有好多学者也说了,就是那样,黎曼猜想在数学领域运用的比较广泛,作为黎曼猜想的简化、拓展,三维震颤波形图也同样能应用到很多领域。”

第二个问题就比较困难了。

研究思路?

赵奕的思路就是监察律给予的反馈提醒,他知道黎曼函数有问题,就去努力研究了一下问题在哪里。

这肯定不能对外说。

赵奕干脆说道,“我只是对黎曼猜想很感兴趣,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黎曼函数是可以简化的”

刘慧敏不知道赵奕说的是真的假的,但她只是采访并写出报道。

这个采访有很多人关心。

不少研究三维震颤波形图论文的人都发现,论文过程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感觉就是没有开始。

换句话说,没有思路。

论文不知道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最开始就直接塑造函数,感觉一大堆的条件,继续进行函数的塑造,函数变得越来越复杂后,再假设黎曼猜想是正确的,得出所谓固定平面波峰和波谷的解都是素数的结论。

全篇论文理解下来,就感觉像是没有起点、没有思路,中途的论文过程也是如此,虽说证明过程没有问题,但研究的人不知道具体是要干什么。

为什么就突然用这个条件?

为什么突然要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