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九十九章 说点电视台不让播的内容吧(1 / 2)

加入书签

裴琰之说道,“当初那两位大神就是号称永远二十五岁的谭永麟谭校长,还有那位已经魂归天堂的万人迷哥哥张国容了,这二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统治了整个乐坛,那个时候,无人能够出头,而他们两人的粉丝则是在下面互相的诋毁,攻击,最终导致,谭永麟和张国容先后宣布告别乐坛,再也不参加任何的音乐评比,这才让这场‘谭张争霸’告一段落,本来两个人都可以成为超级巨星的,但是就是因为粉丝之间的这种不理智,结果两人如今物是人非了。

所以,我想说的是,作为艺人,你首先要让你的粉丝知道,你爱我就行,别去骂别人,这样的后果,对艺人没有任何的好处,本来两个艺人之间关系还不错,很多的时候,就是因为粉丝的不合,弄的艺人也很尴尬了。

在我们京剧界,从小的时候,我的师父和父亲都会告诉我一件事,干我们这行的,一定要给别人留余地,要给别人留饭,你只要端好自己的那碗饭就行,如果你想要到别人的锅里舀饭吃,那你就要敢于承担这个后果,一个人的饭量是有限的,你要是吃不了还要占着,那么你早晚都是要倒霉的!我们梨园行从古至今的规矩,就是要互相帮扶,你要是不给别人留活路,那人家要是真动起手来,你也得吃亏不是吗?

但是人性这个东西,就是如此,不管你怎么做,做的多么好,总是有人喜欢你?有人就会不喜欢你?所以呢,我这个人有这么一句话?我又不是人民币?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我,就算我是人民币了?外国人也未必喜欢人民币吧!所以,我就给喜欢我的人唱戏?唱歌?演戏,那些不喜欢我的人啊,您也别太费心了,别看我就行?成吗?”

裴琰之的这一番话?真是的真情实意,让台下的粉丝们都是激动不已,纷纷鼓掌叫好,为自己偶像的坚持打call。

裴琰之说道,“刚才说到了打擂台?其实打擂台说到根上,就是竞争?两个戏班子竞争,两个角儿竞争?就算是你一个戏班子里,每一个行当里你都有竞争?你唱的好?那就你上?你上不了,那你就没饭吃,所以在过去的戏班里啊,都是好角儿,只要是能进戏班里的,都不会差,因为你要是不行啊,你就别干这行了,后台也不搭理你,唱戏你也上不了,你自己就混不下去了,天天吃不上饭,谁疯了还在后台待着啊,自己个就走了!

说到竞争,不说别的,就算我们现在这个京剧,他就是竞争来的一个产物,京剧,过去可没京剧这么一个剧种,这就是“四大徽班”进京之后,慢慢融合了各种地方戏曲,最终产生的一个剧种。”

很多人对这个是一无所知,什么“四大徽班”,听都没听说过,毕竟这些人喜欢裴琰之,是从裴琰之的歌曲入坑的,京剧还是太难懂了。

裴琰之笑着说道,“说到这个‘徽班进京’啊,有一个成语可以很贴切的描述,就是‘南腔北调’,因为当年为了给乾隆皇帝庆生,各地很多的戏班子都来到了京城,而且这个时候,南方的戏曲班子也来到了京城,在给乾隆皇帝庆生之后,哎,他们觉得京城还是好挣钱啊,所以,他们就留了下来,慢慢的,南方的戏曲腔调里好听的,容易让大家都接受的都被融合到了一起。这个就叫做南腔北调。

而‘京剧’这个名字的来历又是怎么来的呢,是谁给命名的呢,光绪年间,谭鑫培先生带着他的戏班到魔都去演出,当时的魔都观众都觉得这个演出很新鲜啊,从来都没有见过,不光是戏好,角儿好,四梁八柱,服装行头都好,但是这些戏他们都没有听过,也没见识过,这些戏叫什么啊,不知道,当时京剧的前身,大家都叫‘乱弹’‘皮黄’,最后,是魔都的媒体把谭鑫培先生这个戏班子演出的戏叫做京剧,京剧是在京城形成,发祥,在魔都定名的。”

台下的很多观众这才一脸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原来京剧这个名字是这么来的,长知识了!

裴琰之一脸苦笑说道,“现在有很多人说我,说裴琰之就是在毁京剧,你正在把京剧带入一条不归路,早晚京剧要亡在你手里!”

台下的观众发出了猪笑声,当初裴琰之刚刚出《赤伶》这首歌曲的时候,京剧界也是对他口诛笔伐了好一阵,尤其是一些顽固派的代表,估计也是别有用心,用非常恶毒的语言在对裴琰之进行抨击,不过裴琰之根本就不搭理他们,慢慢的他们也都偃旗息鼓下去了,毕竟裴琰之已经羽翼丰满了,抱上了京剧界最粗的两条大腿,马派和梅派,现在谁再攻击裴琰之,那就是在找死了。

裴琰之笑眯眯的说道,“我一直都说啊,现在的京剧需要有些变化,用现在大家能听明白的话说,其实就是跨界,我用流行音乐加入戏曲的腔调,让更多的人喜欢上的这种戏歌的形式,从而让他们了解京剧,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只不过现在有不少人觉得这是大逆不道,我估计这些人对当年的京剧也是不甚了解吧,当初的京剧为什么会那么的辉煌,就是因为他跨界,就是因为他融合了很多的艺术形式,秦腔,昆曲,梆子,汉剧,徽剧等等等等,各种各样的剧种,都对京剧后来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作用,要说跨界的鼻祖,那应该数怎么京剧。

结果,到了今天,很多京剧人都已经忘记了当初那些京剧大家们是怎么把各个曲种的精华借鉴过来,融入到京剧中,让更多的人喜欢京剧,他们以为京剧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吗,从一诞生就是这个样子吗,所以,我今天提出的跨界,提出的让京剧走出来,让京剧和更多的形式尝试性的融合,跟当年京剧走的路是一样的,我觉得大家没有必要来口诛笔伐,这条路能不能走,你不能听那些没有走过这条路的人来说,而是要听那些走过这条路的人来告诉你,如果这条路从来都没人走过,那么,我来走走,告诉你们这条路走不走得通!”

裴琰之说的这一番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得到了现场所有人的鼓励和支持。

侧幕的董倾情也是激动不已,站起身来,大声的为裴琰之打call。

裴琰之看着下面热情的观众,笑着说道,“看着大家这么激动,那我就说点电视台不让播的吧!”

一时间,台下的观众的气氛更加热烈了,不住的鼓掌叫好,起哄声四起。

就连侧幕的董倾情也是双眼放光,毕竟这就是人性,食色性也。

坐在一个角落的一个平头男子眼中也是露出了一丝精芒,嘴角一翘,露出了一个猥琐的笑容。

今天李蛋一个人来了,他搬了把椅子坐在了角落里,也不碍事,听裴琰之的节目,一副没有什么精神的样子,毕竟没有了王建国,他也没有了谈兴,虽然裴琰之的这期节目依旧很炸。

谁想到,裴琰之的一句话,让李蛋好像活过来了一样,双眼放光的看着台上,为裴琰之的大胆而叫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