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3章 疫病之规(1 / 2)

加入书签

但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子,最终还是没有逃过瘟疫的魔爪。

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发生疫病,当时为魏王世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给吴质的信中说:“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剩下的五人竟然全部死于这次传染病当中。

曹植的说疫气中就有描述当时疫病流行的惨状说:“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很巧合的是,这个世界之前的大疫流行也和历史上差不多。

公元11年,辛未年,大疾疫,死者过半。

公元16年,丙子年,二月大疫,冯茂在句町,士卒死于疾疫者十有六七。

公元22年,壬午年,大疾疫,死者且半。

公元38年,戊戌年,会稽郡因大疫而死者万数。

公元49年,己酉年,武陵五溪大疫,人多死。

162年,延熹五年,壬寅年,军在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有三四

公元169年,己酉年,疫气流行,死者极众。

公元196年,丙子年,南阳自此连年疾疫,不到十年之间,天下宗族子弟竟死达三分之二之多。

公元208年,戊子年,十二月,大疫,吏士多有死者

公元223年,癸卯年,三月,宛许大疫,死者万数

公元252年,壬申年,夏四月,围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

公元253年,癸酉年,四月,新城大疫,死者大半。

公元273年,癸巳年,吴疫,三年内仅京都死者竞达十万。

公元275年,乙未年,十一月,大疫,死者十万余人。

最近的一次为七国官方所记载过的大疫,便是五年前,公元322年,壬午年,十一月,大疫,死者十有二三,尤其以河朔之地为重

这里的河朔地区,在古代是专门用来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宋史地理志记载:“河朔幅员二千里,地平夷无险阻。”

书泰誓中载:“惟戊午,王次于河朔。”孔传:“戊午渡河而誓,既誓而止於河之北。”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南阳是后世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为楚汉文化的发源地。

会稽郡会,kuai,中国古代郡名,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于公元前222年设郡秦朝置。郡治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城区,辖春秋时长江以南的吴国、越国故地。

西汉初曾先后为楚王韩信、荆王刘贾、吴王刘濞的领地。七国之乱后复置,又名吴郡。西汉末年,会稽郡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江苏南部、上海西部、浙江大部以及福建部分地区,是当时辖境最广的郡之一,隶属于监察区扬州刺史部。东汉中期,分会稽郡浙江以北诸县置吴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