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章 十连抽(1 / 2)

加入书签

“诸位,今日,我要传授的篇章是,洛邑学宫所用以辅助地锁突破的独门秘法:观想法。”犀远看着时间差不多了,毫不犹豫地便开讲了。

“所谓观想,便是运用周天气血之力来运行周天经络,让自己的灵名直通天地,在体外来观想出自身地锁的虚像”

“让地锁化出肉眼可查的形体,方能直观检测进展,如此便不必再去盲目摸索,有的放矢,方可达成事半功倍之效。”

这时候,魏丹等人刚刚赶到,见犀远已经讲了起来,连忙找个位置坐下来听,好在他们来得还不算太晚,倒也听到了一些基本的东西。

“而地锁现形,须得对自身气血运用极为了解,否则便会失之毫厘缪之千里。”

好在,姬青和韩翎两人也只比魏丹晚到了那么一点点,立马便找了个空位坐下来听。

平时,学宫里都是派一位学士下山讲课,今天来的这位犀远地位可是比学士更高,乃是学宫的博士。

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如明代初期,朱允炆曾封方孝孺为“学博士”等。

“博士”这一官职始见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负责保管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秦代有七十人。汉初沿置。秩为比六百石,属奉常。汉武帝时,还设立了五经博士,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汉初,诗、书、礼、易、春秋每经置一博士,故称五经博士。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有“公仪休者,鲁国博士也,以高等为鲁相。”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秦朝时,博士官掌管全国古今史事以及书籍典章。到了唐朝,把对某一种职业有专门精通的人称之为“博士”,如“医学博士”、“算学博士”等。而宋朝,则对服务性行业的服务员也称为“博士”。据封氏闻见记“饮茶”条记载:“命奴子取钱三十,酬煎茶博士。”

博士的称谓,在中国古代也有几种不同的涵义。许慎五经异义记载:“战国时,齐置博士之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如秦博士伏生学问高深,尤精尚书。到了汉帝时,年逾九十,尚能口授尚书二十八篇。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家贾谊,十八岁时便能诵诗、书,二十岁博通诸子百家之言,被帝召为博士。汉朝大儒董仲舒,从小勤奋读书,有“三年不窥花园”的美说,由于学识渊博,被景帝举为博士。

秦代至汉代,博士的职责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秦始皇时,有博士70人。汉代博士为太常属官,官秩为六百石,员额多至十人。汉代武帝采用公孙弘建议,设五经博士,专掌经学传授。到了唐代,设置国子、太学、四门等博士。另有律学博士、书写博士、算学博士,府学、州学、县学博士之称,均为教授官,而非中央官学传授儒经学官的专称。如魏晋以后,常任用精于礼仪的人为太常博士,掌宫廷礼仪;任用通晓音律的人为太乐博士,掌宫廷祭祀享宴作乐歌舞;任用精通医术的人为术医博士、医药博士;任用精通天、星历、卜筮之术的人为天博士、漏刻博士、历博士、太卜博士、卜博士等,专掌天、历法、占卜等事。

博士的选用,西汉和东汉以前采取征拜和荐举的办法,而且有一定的标准,正像汉书成帝记中所说的那样,博士须是“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到了东汉,任博士还须经过考试,只有精通易、书、孝经、论语的人,方能被荐为博士。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种情况,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有称为博士。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这种情况,多见于江浙一带。

说起来其实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个世界里的“博士”其实也就是高等级的学士,除了教导学子以外,还兼任学宫顾问和负责人。

所以犀远作为博士,放在役学镇上讲学,那都是平时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好机缘啊。

当下自然也是没有人敢怠慢,都竖起耳朵来听犀远讲课,生怕听漏了字,自己到时候就不好练习了。

“下面,诸位请听好了,这观想法的口诀,我只念一遍”

“天道之存,有余为虚太渊之音,靡靡之雷,曲池之浊,不见白雪”

“方才讲的是如何用气血探查地锁的方法,接下来则是如何具现出来”

“八脉之会,阴阳有海”

“上达虚天,下通幽泉”

“如是,观内景之宇,想内景之宙,则可具现地锁我的课,到此便讲完了。”这位犀远博士讲的其实速度挺快的,好些人前面都还没弄懂,后面犀远又开始讲了这就很麻烦了。

“啊啊啊好难懂啊,前面都还没弄明白,后面也听得一知半解”

“是啊,我在这役学镇逗留了一年之久,就是想要知道这门法决啊,可是这我实在是无法理解啊。”

“博士,能不能请您再讲一遍?”

“再讲一遍?荒唐我学宫之人,从不会理会你等役学者之间的琐碎纷争。”犀远语气渐渐变得严肃了起来。

“况且传道授业,一则看你等悟性,而则看你等机缘,否则,错过了便是错过了。”

“即便没有资质,但也至少要有大毅力,大机缘,方才能有所得。”

“否则,不过碌碌庸才之辈的你等,还练什么武修什么道?”

“博士,这八脉之会,阴阳有海什么的,是不是说要把自己周身的气血观想成一个整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