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七十九章:中华潮流(1 / 2)

加入书签

电影是一种世界广泛流传的娱乐产品。明面上它的属性是“娱乐”,但隐藏的属性则是“宣传”。

好莱坞电影世界流行,它传播的仅仅是“娱乐”吗?

不,好莱坞流行世界之后带来的正是追求自由、个人英雄主义、美国至上等精神的“宣传”,更有粉饰太平,扭曲是非的作用。

最典型的就是越战,明明是美军一种入侵的非正义战争,却在《第一滴血》、《野战排》、《我们曾经是战士》、《越战先锋》等等数百部好莱坞战争大片的渲染下,变成了英雄主义的题材。

以至于让世界很多不明真相的观众看了之后惊呼,美军入侵的正义,越军偷袭的卑鄙。

后来的阿富汗、伊拉克战争题材电影应用的都是同样的套路。我们还看的津津有味,却忽略了战争的是非曲直。这就是电影这种具有迷惑性的“娱乐”产品带来的“宣传”效果。

还美其名曰软实力。

除了美国之外,日本在这方面做得也很好。他们通过收购哥伦比亚和环球电影公司,不断将日本文化元素注射到好莱坞电影之中。

忍者、武士、和服、樱花、太刀

日本通过借鸡生蛋的方式,将这些元素推广到了全世界。

而中国元素在世界的推广方面差了好多。瘦小、厨师、辫子、单眼皮、山羊胡没几个好词儿。

李小龙之所以后来被中国人民所尊敬,便在于他用功夫电影改变了华人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印象,从此功夫、灵活等正面词汇开始出现在世界人民的印象中。

陈卓在好莱坞立足,将功夫拳王系列、强大杀手之王系列、精锐特种兵系列、神秘超级惊悚系列等词汇进一步在世界扩散。

但这种元素是陈卓个人带来的,是极个别的特例,不具备复制性。

所以,这部《蜀山传》便是陈卓将中华古文明以群体方式向世界推广的一种尝试。

《蜀山传》中的修仙文化在中国根深蒂固,对于世界来说,则是充满了陌生的神秘色彩。陈卓脑海中有几十万本修仙,修仙体系已经非常成熟。二十年后,这种修仙可以推向世界,让世界爱好者如痴如醉,苦苦等待更新。现在,通过包装改造,陈卓一样有信心让世界接受;

《蜀山传》中的古典服装、发饰文化代表着传统的复苏。中华汉服美丽、时尚,中华发饰潇洒、大方。让世界看看,千年前的中华服饰之美,岂是清朝马褂金钱鼠尾辫、日本和服月代头可比?

特别是玉文化的展示,各种玉佩、玉环、玉镯、玉简、玉圭、玉玺。这是中华特有的一种文化符号。

《蜀山传》中的古典乐器文化也非常独特。焦尾琴、绕梁钟、震天鼓、龙凤笛、洞庭箫、采乐筝等等,中华古乐也有媲美西方交响乐的华丽意境。

《蜀山传》中的剑仙文化。青龙降魔剑、白虎九劫剑、玄武风刹剑法、朱雀隐唤剑、浮光掠影剑、九阳旭日剑风格各异,各种各样的剑法,加上绚丽的宝剑特效,展现出中国流传几千年的剑文化底蕴。

中华剑文化兴盛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冶炼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宝剑广泛流传,士大夫皆以佩戴宝剑为荣,一些剑术应运而生。一些诸侯养的门客都有数百剑客作为客卿。

庄子更是对赵王做出庶人剑、诸侯剑、天子剑的阐述。

后世更有许多赞颂宝剑的诗句。

“客有心,剑无口。客代剑言告鸦九”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铸时天匠待英豪,紫焰寒星匣倍牢。三尺何年拂尘土,四溟今日绝波涛。”

中华古代剑文化何其兴盛,然而现代呢?

日本将自己的武士刀宣传成为世界知名剑术;西班牙刺剑更是成为了奥运比赛的标准项目;西欧重剑也随着好莱坞战争电影广泛出现。而中华流传几千年的剑术在世界上却默默无闻,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文化需要包装、宣传才能得到世界认可。陈卓准备以《蜀山传》为平台,结合后世的许多剑仙,比如妄语大神的《凡人修仙传》、萧鼎大神的《诛仙》、十步行大神的《不灭剑体》、乘风御剑大神的《纵剑天下》等等,将中华之剑推向世界

陈卓的庞大野心,同样具有相应的技术支撑。

现在龙腾公司的特效技术完全可以支撑这样的大片制作;

剑仙服装再也不是原著中那样粗制滥造的麻布乞丐装,而是专门由苏杭织造制作的上等绸缎装;李英琼的一身丝带红裳、周轻云的一身淡绿宫装都是特别定制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