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七十四章:荒野求生(1 / 2)

加入书签

每个人都会犯错,区别在于,有的人从错误中体会到了痛苦不再犯错,有的人从错误中尝到甜头越错越多。

《追凶双雄》这部电影原著讲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时,北方将军基登率军烧毁了南方上校卡尔家的住宅,烧死了卡尔无辜的妻子和儿子。

南北战争结束之后,北方将军基登因为内疚离开了军队,四处流浪。南方上校卡尔卖掉了自己所有的田地,召集手下就是为了杀掉基登。

原本正义的上校卡尔却在追凶过程中被仇恨蒙蔽双眼,越发残暴。而北方将军基登在逃亡过程中逐渐露出善良的秉性。

正义与邪恶发生调转,善与恶,有时候就在一念之间。

但是,陈卓改编之后的故事不再去追求这种寓意和深度,他对这部片子的定位就是商业爆米花电影,而爆米花电影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好坏分明!

好人就要好的彻底,坏人就要坏的让人唾弃!

所以,在电影中,陈卓饰演的泰格,就是具备谦虚、坚强、勇敢、怜悯等诸多优良品质,却境遇悲惨的华人劳工。

追逃队中一共五人。

追逃队长卡尔,则是一个行事果断、心思狠辣的人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追逃队四个队员,猎人海斯、老人布里、墨西哥人索瓦、年轻人伯德,在队长卡尔的带领下,为了每天一美元的佣金,而追杀泰格。最后他们各有各自的下场。

农场小屋一家三口。

父亲是个山中猎户,靠打猎获取皮毛为生,拥有自己的一匹红马。

女儿是个十六岁的漂亮少女,勇敢但富有同情心。

儿子是个八岁的金发小男孩,渴望快快长大保护自己的家人。

最后一家三口被追逃队封死了屋门,烧死在了屋里。

摩门教大篷车一行人。

主教一人,穿戴者牧师的装备,衣冠楚楚,和蔼和亲,言必称主。

男仆三人,一群主教的信徒,看上去麻木没有生气。

女人十余人,按照摩门教的教义,这些人大部分是主教的妻子。个别长的丑的可能是奴仆们的妻子。

孩童八九个,应该都是主教的儿女们。

面对陌生人,摩门教徒非常热情的搭讪,询问你是否需要帮助,给你洗脑,让你入教,然后献出自己的妻子和财产给主教。

铁路工地上百人。

美国太平洋铁路长3000多公里,穿越了整个北美大陆,是世界上第一条跨洲铁路。它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条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但建设过程极其艰难,需要穿越许多崇山峻岭。而完成这项奇迹任务的,便是大量的华人劳工,华工的比例在工程后期甚至高达95,14000名华工埋骨在铁路枕木之下。

这是一座百人左右的铁路修筑现场,拖着辫子,辛苦劳作,搬运枕木和铁轨的华工。还有手持火枪和皮鞭,时不时停下来灌两口酒,玩两局牌的白人监工。

在原著中,故事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有65分钟了,但导演为了表现所谓的人性和救赎,又硬生生在荒野里跑了五十分钟。这种拖沓的剧情,也造成了它在2006年投资4000万美元,仅收获1500万美元票房的亏损成绩。

作为一部商业片来说,显然是不合格的。但作为一部有深度的文艺片,它又是精彩的。

所以,在陈卓的改编中,最后的决战地选在了铁路工地。在这里有足够的场地和足够的人员进行最后的决战。

陈卓以一敌众,干掉对手为终结。

而战斗风格,区别于陈卓以前东方式的战斗方式,而是选择了西部牛仔式的枪战和西方电影中一拳一脚的搏斗方式。

陈卓当然可以设计出更加精彩和高难度的动作,但是没有必要,既然拍摄西部片,就要入乡随俗,以西部片模式来拍摄。

当年徐客拍摄《黄飞鸿之西域雄狮》和张东健演的《黄沙武士》都是试图将东方式的搏斗带入西部牛仔的模式,结果证明,不伦不类,在东方的票房还可以,但是在北美只有几百万的票房就说明了问题。

陈卓完全没有必要犯这样的错误。他就是来赚美国人的钱的,如果不赚钱我拍来干嘛?自嗨吗?

美国有成熟的西部牛仔片拍摄基地和道具,就像中国很容易就能找到武侠剧拍摄的影棚和服装一样。

西部牛仔,是和中国武侠一样的精神象征。

18世纪末期,在美国建国之初,人口主要聚居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人们对西部知之甚少,以为都是神秘的深山、凶恶的猛兽、野蛮的土人,完全是不毛之地。但很快,随着肯塔基的发现,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越过重重山脉,到中西部富庶的土地上定居。这就是西部文学出现的大背景。

而西部文学的主角便是牛仔。

提到牛仔,也许大多数人会想到的是牛仔裤、宽沿帽、左轮手枪、套索、骏马、牛群、草原、小镇、酒馆、女郎、枪战、决斗、侠义、骠悍……没有牛仔的美国西部文学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独立、自由、叛逆、粗犷、豪迈、潇洒、飘逸、严谨、聪明、有胆识、富于野心、爱冒险、喜欢表现自己!这些都是牛仔传统形象。

穿着皮护腿套裤和长靴的男子,佩带一把六响的手枪,跨着一匹红马。如果你不这么打扮,出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牛仔。

无所畏惧、风餐露宿、浪迹天涯的牛仔是自由的化身。美国人似乎总认为野生野长的自由人显得比教养出众的公子哥儿更优越,道德上也更正派。

牛仔是美国西部开拓史诗中一页传奇的篇章,是美国英雄交响曲中一段浪漫的旋律。通过许多事实和传奇故事,牛仔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代表,牛仔们的奋进、开拓精神一直激励着美国人,许多人开始怀念牛仔文化中质朴、宁静以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所以,陈卓尽可能的让自己的角色融入到西部牛仔片的氛围中,而非特立独行的搞自我异化。否则就会产生古装武侠片中主角非要打拳击跟人搏斗这样的别扭感。

西部片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动作至上、对白浅显、道德观鲜明,因而很容易抓住观众的心。原始的西部风光再加上壮丽的篷车、枪支、牛仔,都是其他类型电影无法与之抗衡的。

为了让自己的形象更加契合牛仔,陈卓特意到西部片影视城进行了观摩学习,还向专业扮演牛仔的演员学习西部人士的装扮、持枪、开枪、走步等方式,进行为期两周的特训。

而陈卓饰演的逃亡劳工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才能融入西部片中,一是他怎么学会说英语的?二是他如何学会打枪的?三是他如何学会骑马的?

不会骑马,不会打枪的西部片主角,根本没资格称为主角。而不会英语,就让他在西部世界无法交流。

所以,在设定上,陈卓饰演的泰格,被运来当劳工工作了许多年,耳闻目睹,加上自己勤奋好学,学会了一些带有德州口音的英语。

然后,在陈卓的身份设定上,他明面上是一名武师,其实是1864年后逃出天京城的太平天国将领,所以熟悉火枪操作并多次骑马冲锋攻入清妖的阵地,勇猛善战,战功赫赫。但因为太平天国起义失败,为了逃避清妖追杀,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淘金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