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五十八章:阴间秀场(1 / 2)

加入书签

香港演员在大陆的知名度,九叔林正英绝对是排在前五名。但论起收入,他却连五十名都排不进去。

1985年,在电影圈发展多年的林正英凭借一部灵幻恐怖电影《殭尸先生》走红香港和东南亚影坛,但当年他的片酬只有二十万,后来随着《灵幻先生》、《一眉道人》、《人吓鬼》、《驱魔警察》、《非洲和尚》、《新殭尸先生》等经典片子越来越多,林正英的片酬达到了一百万的高度。却从来没有超过这个数字,原因就是----制片方一直将九叔定位是片中的配角!

你能想象九叔这么有代表性的人物,竟然一直拿着配角的片酬吗?

再加上九叔不善于理财,所以这么多年下来,就花了200万港币在偏远的西贡买了一栋公寓大三居。也没有多少银行存款。

反观善于理财的吴耀汉,虽然也是一路演配角,但他领了片酬就买房,领了片酬就买房,到现在已经积累了11套房产,按照现在的房价,身价快要过亿了。

九叔真正挂上主角的名号出现,还是1995年tvb拍摄的电视版《殭尸道长1》饰演主角毛小方(这破名),tvb给了九叔每部一百万的片酬。

但现在的一百万,可能在香港连个三十平的小屋都买不起了。

所以,九叔其实很缺钱,他也一直有重新杀回电影圈的雄心壮志。因此,陈卓向他发出邀请,而且还是他梦寐以求的导演位置,让他非常感兴趣。

当年跟随陈卓的冼杞然、刘国昌、于仁泰都已经是四千万电影票房级别的大导演,如果给我机会,我也能!

九叔目光灼灼的看向陈卓,生怕他说出反悔的话来。

孟海、钱小豪他们也听到陈卓的九叔的邀请,也都高兴的凑过来向九叔道喜,并开玩笑的问道,这部电影里还需不需要配角,他们都可以出演的。

陈卓笑着将这个包袱推给了九叔,说九叔是导演,他有演员推荐权的,有什么事找他。

大i小说改编成电影,在国内成功的案例不多。

比如《全职高手》改编成电影,很多人以为这个大i应该能冲上10-15亿的票房,而实际上只有七千万,成本都没收回来;

比如《上海堡垒》改编成电影,光投资都好几个亿,票房却只有12亿;

比如《诛仙》改编成电影,在同期《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50亿票房的情况下,获得了4亿。这反而是其中票房最好的一部了。

为何一些大i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反而不如一些原创剧本呢?难道是因为许多人都看过,所以失去神秘感了吗?

但美国的漫威、dc同样有许多读者看过,电影为何改编的那么成功?

究其原因,还是一个时代局限性。

中国的大i小说,作者是年轻人,读者是年轻人,改编成电影时,却让一群从来不看这种大i小说的半老头子们,进行编剧和导演,能拍出年轻人喜欢的味道才有鬼了!

美国的漫威、dc同样如此,他们改编的作品,钢铁侠,蜘蛛侠,绿巨人,美国队长等等,都是几十年前就开始连载的作品,那些编剧们改编剧本时,也都是挑选自己时代记忆最深刻的时间段来改编。

代沟是真实存在的!

一些半老头子,在改编大i小说时,最经常犯的错误,一是抓不住年轻人心中的爽点,二是分不清主次。

就像五十六岁的李人港拍摄《盗墓笔记》,根本抓不住盗墓的精髓与爽点,竟然还让鹿韩在盗墓的时候大跳霹雳舞,以为这是当前年轻人最喜欢的,结果扑街到死。

就像六十六岁的程晓东拍摄《诛仙》,抓不住这个故事的重点,简单的按照顺序罗列事件,却又非要自作聪明的修改细节,而且剧情节奏架构非常不好。

所以,想要把现在的大i电影拍摄好,最好还是要让喜爱这些i小说的年轻人去尝试尝试。

而且,因为大i小说世界观往往非常宏大,内容非常丰富,完全没必要一部电影把所有内容都讲完,可以分成好多部,一点点展开。

所以在《超级惊悚》的改编上,陈卓的想法就是分层讲述,逐渐推进。

整部小说,陈卓准备分成五部来拍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