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04(1 / 2)

加入书签

刘山像是自言自语的轻声说道“这么点火药装在瓦罐里就能整出这么大的动静,要是以钢铁造的罐子取代瓦罐,夫人你说会不会是一件强兵利器呢。”

黄月英明显的一呆,迅快的看了看院子中央那一片黑漆漆的所在心有所悟。

刘山转身吩咐李靖,蒲杰今日在首相府汇报工作,估计还没有离开,快马将他招致相府,还有那张绍也一块找来。

李靖知道事关重大,二话不说拔腿就走。

看到地雷爆炸并没有引发严重的后果,刘山若有所思的对黄月英说道“夫人,火药之事事关江山社稷,还要请你告诫府中之人,今天的事情对外要严守秘密。”

黄月英点了点头说道“老身知晓了,请陛下放心。那三个估计也清洗的差不多了,咱们现在就去书房吧。”

刘山边走边说道“瞻儿年龄还小,火药的事情就别让他参合了,这个玩意儿威力惊人,朕担心万一瞻儿玩兴大起,再引发意外就得不偿失了。”

黄月英笑着说道“陛下是瞻儿的老师,一会儿还是陛下告诫与他为好。”

刘山无可奈何的感叹,当初自己为瞻儿仗义执言,使得这个瞻儿跟自己有着莫名的亲近,对自己更是有着一种莫大的信赖。

想到这儿,刘山竟然笑了起来。诸葛瞻带给自己的还是快乐居多,毕竟在这个年代,自己的这个身份能有一个在自己面前畅所欲言的人真是不容易,虽然这个家伙只是一个小屁孩,但在当初司马家族的严厉管教下,心智的开发还是比较的早的。

蒲杰来的很快,原因无他,因为他也在四处寻觅陛下的行踪,这两天在冶炼厂日夜奋战,弹簧的影子没有找到,不过倒是找个一种能够把钢铁韧性加强的方法。

这种新型的钢材到底有什么用,有多大的用,蒲杰在首相府向蒋琬大人进行了详细的汇报,最终的结果是首相大人及其手下一众智囊全部被自己搞晕,无奈之余,只好按照首相大人的指示,前往皇城找陛下一诉衷肠。

得知陛下已经前往诸葛相府,蒲杰便扬鞭奋蹄的奋起直追,在大门前正好碰到李靖急里忙慌的向外走。

刘山听完蒲杰的汇报,一时之间也说不清这种钢材的作用,本着有胜于无的原则,刘山想到了几个可能性。

首先是马车的大梁,如果这种韧性十足的钢材能够胜任,那马车的减震效果将会得到加强;

其次是兵刃的制作,依稀记得龙泉剑的打造方法,就是将一种韧性好的钢材包在另一种强度高的钢材之中,打造出的兵器刃口锋利剑身坚韧;

最后,刘山提出了钢管的设想,如果钢管能够实现,作用将是无比的巨大。

这次轮到蒲杰兄晕菜了,陛下的头两个想法还好理解,最后这个空心的棍状物到底是个什么物件,有什么用处就真的不清楚了,脑袋里没有一点的概念。

随着张绍那张笑脸的出现,刘山抛开钢管的话题,在书房里开始了一场别样的课程。

诸葛果廖文张绍蒲杰四人,看着桌子上的一张图纸傻了。

图纸上的文字说明,大家都看懂了,这个大号的叫地雷,中号的叫手雷,小号的叫弩弓雷。

制造的方法雷同,都是将火药装填到一个貌似西瓜的东西里,使用的方法千差万别,地雷是地上挖个坑埋上,等到敌人来了,点着引信;手雷则是点着引信用手扔出去,而弩弓雷的个头最小,是点着后用弓箭或弩弓发射的。

刘山讲解完毕,一个个难题也就摆在了众人的面前。

张绍的难题是要生产出一种既柔软又易燃的纸张,装上少许的火药后还能拧成一股绳,在没有明火的情况下还不能自己着了;

果果和廖文的难题是找到火药的最佳配比,将火药分成两种,一种是一点就炸的,还一种是只燃烧不爆炸的,两个的配方都要找到;

最大的难题摆在了蒲杰的面前,让他的西瓜脸顿时变成了丝瓜。本来铸造这种西瓜状的空心铁球难度就很大了,但听陛下的意思,他要的不是西瓜而是菠萝,就是满身疙瘩的那种;

这个还不算啥,最愁人的就是这个菠萝还不能一次成型,必须做成上端开口上加盖子的那种,等到在其肚子里装好的炸药引出了引信,在把盖子盖上封闭好。

这一点让蒲杰抓狂了,把盖子固定在菠萝上,咱们采用烧注的方法即可,可是这菠萝的肚子里有炸药,还是一点就爆炸的那种,这可怎么去烧注呢。

刘山知道,在车床还没有问世的今天,要想做出来螺丝螺母就是天方夜谭,但有一种替代方式可以采用,就是在菠萝的开口处做成双凹形,而盖子则做成双凸形,盖上盖子旋转九十度即可封闭罐体。至于怎么去密封,这个问题就交给大家考虑了。

书房里的气氛逐渐的热烈,众人各有重点的提出了许多问题,刘山则是不厌其烦的予以解答,碰到自己也拿不准的便要求其多试验几次,找出最佳的方案。

最后,刘山提出了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尤其是果果和廖文这两个胆大包天的主,更是左一句又一句的不停叮嘱,在得到了俩人拍胸脯保证的基础上,刘山才停止了唠叨。

坐在回城的马车上,刘山还是非常的兴奋的。今日丞相府邸之行,虽然从黄月英处也没有找出司马懿的行踪和目的,但却收获了一枚地雷,两相比较算是收获颇丰。

刘山也非常的想制造枪械,如果自己的士卒人手一把ak47,老子都能占领整个地球。可是就现在的工业水平,别说47了,连46都整不出来。

地雷和手榴弹就不一样了,他对制作的工艺要求相应简单许多,在现在这个时期,还是有可能做成的。

至于枪械,现阶段只能放弃了,只能作为一个美好的愿望去期许,但刘山的脑海里却出现了后世红衣大炮和开花弹的影像,虽然笨重无比,但却是十九世纪之前,地球上攻城拔寨据城防御的不二利器啊。

还有就是海军,三国时期的这个兵种只能算是水军,只能在江河里游弋而不能在大海中驰骋,跟后世的海军不在一个层面上,与后世网络中叫五毛的那种水军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三国时期的水军作战,主要就是远了用弓箭射投石车砸,近了就用长杆子拍,再近了就跳到对方的船上,实施步兵的攻击手段,这种作战方式东吴用的最好,汉魏两国的水平连给东吴提鞋都不够。

但是,如果红衣大炮的构想能够实现,那大汉就会拥有一支真正意义的海军了,在这个时期纵横四海将不再是奢望。

武器装备的提升当然是必要的,这一点刘山非常的清楚,但是让刘山警醒的是,“唯装备论”是危险的,对于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来说,它只能保证其一时的强盛,而不能保证长久,二战的德国就是明证。

一切取决于国家的人才储备和经济基础,这个才是万丈高楼之基。

刘山抿了抿嘴,坚定了下自己的信心,对于自己这个没有多少经验的初哥来说,今后的道路将会路漫漫兮其修远,而自己只能不断的去上下求索了。

步入皇城,刘山已经做出了决定,这种求索就从今年的大比开始吧。

“开始吧。”几乎就在刘山做出决定的同时,司马懿向斐景发出了入春以来的第一道将令。

斐景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些天从洛阳发来的陛下旨意像雪片般的飞到军营,内容基本都是在责问大都督为何止兵不前按兵不动的,而大都督在今天终于扛不住圣命,发出了进攻的命令。

斐景的心中很清楚,现在的这个时机并不是大都督理想的时机,按照他的计划,要等到三月下旬蜀汉的军粮不济的时候,再展开攻势才是最好的。

这些年每次汉魏之间的战争,蜀汉的粮草因为运输艰难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大都督每次都能敏锐的寻找到蜀汉的这个缺陷,就算是诸葛亮统兵也不例外。

不过,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兵马调动,蜀汉的大军也分散到了四处,斜谷和上庸之兵佯攻必会吸引整个蜀汉的注意力,此时强行攻击沓中一线,成功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汉魏边境的平静终于在三月初被打破了。

各战区的战报不停的飞到刘山的案头,成都的气氛也随之紧张了起来。

曹魏五路大军,武都一路已被打败龟缩在散关据守,魏兴郡州泰引兵两万兵出西城,前锋已经到达距离边境五十里的石泉驻扎;

上庸郭淮引兵两万进驻紫阳,与州泰之兵遥相呼应,引为掎角之势;而进驻上庸的燕王大将军曹宇则亲率大军五万,作为支援。

斜谷关竖起司马大旗,四万大军已经开拔,前置汉水北岸下寨,与王平的大军对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