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千一百零二章 取经(2 / 2)

加入书签

说起华为学习IBM的事情,最早体验是在1997年西方圣诞节的前一周,任正非近距离考察了修斯,朗讯和惠普三家世界级企业之后,将考察重点放在了IBM这家最具美国特色的企业山上,虽然圣诞节前夕美国各大企业都已经放假了,但IBM包括CEO郭士纳在内的高层领导均照常上班,并真诚而系统的向任正非介绍了他们的管理内涵。

IBM作为一个街头卖打孔机起家的小作坊,经过八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成为年度营收达900亿美元的行业巨无,由于长期处于胜利状态,机构臃肿,官僚主义盛行,以至于当个人电脑和网络技术兴起的时候,反应迟钝的IBM没能及时抓住转型机遇,使其赖以生存的大型机市场遭到毁灭性打击。

到了1992年的时候,IBM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禁的财政困难,销售收入停止增长,利润急剧下降,亏损高达160亿美元,并濒临破产,被美国媒体痛心的描述为“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坟墓”。

1993年初,首位IBM内部竞争的CEO郭士纳临危受命,表现了他认真研究分析了失败的原因之后,以强硬的手段废除了拥有庞大的“对人不对事”官僚体制,建立了以业绩和流程标准为主导的决策机制,废除了IBM已经僵化落伍的企业文化,建立了“以客户为导向”企业文化,同时针对IBM技术强大但反应迟钝的顽疾,CEO郭士纳大胆的采用了集成产品开发的研发管理模式,从流程重整和产品重整两个方面来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并提高产品利润,并最终使IBM完成了由技术驱动向市场驱动的商业模式的转变。

现如今的IBM在付出了八十多亿美元的行政费用并裁减了15万员工的沉痛代价之后,已经开始起死回生,从今年年初开始,其股票市值增长了两倍,去年一年的销售额达到了420亿美元,事实当于前西德股市的总和,郭诗娜重新创造了IBM的辉煌,并书写现在企业的神话。

是目前天音集团面临的情况和IBM改革前的情况有很多地方是一样的,过去很多年,天银集团对人才的渴求已达到求钱若渴的地步,而且在大学生比较金贵的八九十年代,只要有大学学历,就能很轻松来到天音集团入职,并且享受很高的待遇,这种做法也确实快速增强了天音集团的整体研发实力。

但是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这种“唯学历论”招聘模式已经出现落伍,随着国内大学的不断扩招,天音集团内部出现了很多“有学历,无能力”的研发人员,而这段时期正是天音集团发展最为迅猛的几年,尽管管理上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但是漂亮的公司财报做到了“一白遮百丑”的效果,利润极大的掩盖了公司内部管理的很多缺陷,对于这一点,段云已经有了非常清醒的认识。

当年任正飞在IBM总裁的介绍下,用了整整一天时间,从产品预言到项目管理,从生产流程到项目寿命终结的投资评审,IBM高层都做了极为详细的介绍,为了强化任正非对IP d的认识,IBM副总裁送给他一本哈佛大学出版的关于研发管理的著作,后来他发现朗讯,惠普等美国著名企业也都是这样的研发模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